"垃圾围村"有待多方联动破解 硬件建设须重细节
今年6月,针对“垃圾围村”的问题,广东启动了“大清洁、乡村美”农村清洁专项活动,计划利用6-9月在全省农村对路边、河边、池边及村庄公共区域积存垃圾进行全面清理。
活动启动以来,记者深入粤东西北多个地区走访,挖掘了不少农村垃圾处理的先进典型和民间思考,并推出《农村垃圾处理经验推广还要点啥?》、《农村垃圾考验民间智慧》等报道。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日前,笔者走访了韶关、揭阳、潮州等多个地区进行农村调查发现,尽管各部门协同合作积极推进农村清洁专项活动,但在部分农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农村垃圾收运处理工作有待继续给力。
硬件建设须重细枝末节
富陂村位于翁源县瓮城镇,属于韶关市辖区。沿着小路进村,远远就可以看见一幢幢新砌成的二层小楼房错落有致。然而走近之后,门前泛滥成堆的垃圾却让人跌破眼镜,还伴随着阵阵恶臭,池塘也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垃圾池”,不知何时竖立的“此地严禁倒垃圾”的木牌也已几乎被垃圾吞没。
生活在富陂村大半辈子的老吴,今年刚刚用攒了多年的积蓄盖好新房子,但是每天丢垃圾却成为他的烦心事。“我们也不知道要把垃圾倒在哪里,基本上大家都是用塑胶袋装起来丢在公路边,或者扔到屋后面的小树林里去。”
据老吴介绍,夏天气温高的时候,自己在家里都能闻到垃圾的臭味,虽然很恼火,但也无能为力。“我一个人不乱扔,其他人还是一样的到处扔垃圾,那有什么用呢?”
在老吴看来,想要住得干干净净,其实也并不难,“起码村里可以建一个垃圾池啊,那能有多费事呢?我们对面的英德市横石水镇湾子村,他们就有专门的垃圾池,这样大家倒垃圾也有地方了。”
与富陂村没有垃圾收集点不同,南雄市珠玑镇三驳桥村的村民倒是有了垃圾池却也高兴不起来。
在这里,自然村大都建了一个垃圾池,但几乎都是建在国道边,距离大约隔2公里就有一个。村民张星全满脸苦笑,“从家里走到垃圾池差不多要15分钟,平时青壮年劳力都在外打工,家里就剩老人和小孩,让他们每天走这么远去倒趟垃圾,实在是很不方便。”
按照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卫生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行动计划》,到2012年底每个自然村至少建成一个以上生活垃圾收集点。从笔者几次的走访来看,只要任务落实到位,各村引起重视,这一目标实现起来并不算太难。
但在垃圾池的建设中,诸如选址这样的细枝末节如果不注意,却容易导致“好心办了坏事”。一位村民说:“选址的时候,为什么不和村民公开讨论、民主商议一下呢?这不仅可以避免垃圾池建了白建,更有利于唤醒农民的环保意识。”
垃圾转运须及时跟上
在揭阳市惠来县溪西镇新圩村,由于村里设立了专职的保洁员,村里的道路非常干净整洁,家家户户门前都摆放着垃圾桶。村民李金龙介绍,“每户每月需要缴纳6元的保洁费用,临街商铺是10元。大家每天把垃圾放在门前的桶内,保洁员一般会在上午统一清理完毕。”
不过,虽然村里很干净,但村外河边,境况却有点触目惊心。保洁员把每村每户的垃圾收集起来后,但却没有下一步的转运,于是垃圾就只好倒在河边的一棵大榕树下。经过日积月累,一部分垃圾向河边蔓延,另一部分则已经开始侵占公路,过往的行人无一例外都是掩着鼻子匆匆离开。李金龙说:“从前河水可以直接取来淘米做饭,现在旁边堆着垃圾造成了严重污染。”
一方面是依靠村民自治的方式形成的保洁制度,另一方面却是垃圾收集之后无法及时转运的尴尬,这样的情况普遍存在于粤东地区。
据了解,目前广东省推广的“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从初始收集到终端处理都环环相扣,当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缺位都会导致垃圾收运处理链条的中断。
从各地的调查情况来看,“户收集”和“村集中”的环节基本可以依靠村民自治的方式实现,但“镇转运”和“县处理”的环节还得依赖当地政府继续给力。农村垃圾收运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上下联动才能破解“垃圾围村”难题。
虽然在采访中,也有一些基层工作人员抱怨当地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财力薄弱,但同样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粤东地区,汕头市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工作却给了这种借口一记耳光。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汕头市将千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作为今年汕头市十大民生实事“一号工程”,开展“大清洁,乡村美”农村清洁工程,全方位、多角度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目前,第一批8766.93万元的资金已经拨付到各县区,乡镇环卫保洁机制正在逐步健全,部分有条件的镇、街还通过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市场化运作,免收村民垃圾清运费。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