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太湖治理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
常州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太湖水污染防治一系列重大决策和要求,明确责任,完善机制,强力推进,太湖治水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
武进港、太滆运河、漕桥河等3条入湖河道主要水质指标持续改善,2011年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平均浓度比2007年分别下降18.1%、31.4%、19.8%,太滆运河基本达到IV类标准,武进港、漕桥河达到V类;今年1-9月,3条入湖河道水质进一步好转。
11个太湖流域考核断面2011年达标9个,达标率为81.8%,比2007年增加7个,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平均浓度比2007年分别下降14.9%、21.8%和25.8%;今年,太湖流域考核断面调整为15个,1-9月份水质好于同期。
竺山湖湖体水质有所好转。2011年总氮、总磷平均浓度比2007年分别下降26.2%和22.8%,2008-2011年均未大面积发生“湖泛”。今年,竺山湖藻情也较平稳,未发生大面积“湖泛”。
重点项目顺利推进。119项列入国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的项目已完成117项;2245个列入2008-2011年省政府下达给我市太湖水污染治理目标责任书中的重点工程项目已完成2242个;截至7月底,列入省政府今年下达的太湖治理目标责任书中的八大类431个项目已完成225个,在建199个。
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保障措施
建立了市领导挂钩负责制度,实施挂钩河道水质情况、工程进展月度报告制度。连续多年组织开展“全市环保在行动”活动,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辖市、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常州市、金坛市和武进区都成立了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坚持实施环保月度点评会制度,每月由市委办、市监察局会同市环保局等部门,对各辖市、区重点治理工程进展情况进行现场督查考核,形成点评材料并制作成影像片,每季度第一个月由市长、其他月份由分管副市长组织召开点评会,对各辖市、区治理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打分排名,并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加大财政投入,市及辖市、区均设立了太湖治理财政专户,确保每年新增财力划出10-20%专项用于太湖水污染治理。提高污水处理价格,化工等6大重污染行业水价由原来的2.87元/立方米提高到4.77元/立方米,其中污水处理费提高了0.85元/立方米,与特种行业水价一致。2010年7月1日起,该市将居民生活用水中的污水处理费上调0.2元/立方米,并同步实施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开展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成立了“排污权服务中心”,启动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通过发行债券、吸引社会资本等方式,多渠道筹措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创新环境机制 落实科学治理
在省内率先实施了企业环境信用等级动态评定,倒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改善环境行为,央视等7家中央媒体对此专题采访。
开展环保公益诉讼。常州市环保局会同市检察院、法院、公安局建立了联动机制,成立了常州市环境公益协会,对恶意破坏环境的行为提起诉讼,对违法排污行为发挥了有效的震慑作用。
探索农村治污工程长效管护机制。武进区积极探索长效管护机制,采取“谁建谁管护”和“政府出资、市场化管护”的办法,实行区农业局考核镇农林站、镇农林站考核管护单位的二级考核机制。强化环保实用技术超市功能,畅通企业与环保技术的对接渠道。创新建立环保义务监督员制度,以城区40个乡镇(街道)为网格单元,聘请了53名监督员,对区域内环境问题每日查找上报,每月召开专题信访分析督办会议。
落实太湖应急处置预案。实施竺山湖和滆湖湖库、主要入湖河道和相关河道196个断面的加密监测。度夏期间每日开展蓝藻巡测和“湖泛”巡查。饮用水源地和重点河道水质自动监测站全部建成,并委托具有运营资质的两家集成商运行管理。做好蓝藻打捞,力保日产日清。建成投运了日处理藻浆1000吨的藻水分离站,组建了11条机械化打捞船、150条人工打捞船、300多人和4辆运藻车的蓝藻打捞队伍,2008-2011年累计打捞蓝藻19.6万吨。
狠抓重点环节 确保治理实效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禁止新上不符合产业政策、布局定位和《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中禁批的项目,引进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必须达二级以上,全市24个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禁止新上项目。止2011年全市共关闭化工企业1100家,印染企业78家,电镀企业4家,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设备498台(套);推进160家重点污染企业搬迁入园。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等七大新兴产业,2011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5家,总数达618家,实现高新产业产值3008.8亿元。
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投运市江边污水处理厂二期等29座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管网1562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7.2万吨/日;建成了22个老集镇和663个村庄的点源治理工程。规划建设的46座城市、乡镇及工业污水处理厂已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能力达105.1万吨/日,污水管网累计达3531公里,市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已达90%以上。全市需开展除磷脱氮提标改造的22家污水厂已全部完成。建成投运了广源热电等9个污泥综合利用工程。全市污水处理厂及污泥处置点已安装视频监控,所有污泥运输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完成了夹山和沈渎垃圾填埋场扩容工程,建成了光大环保、绿色动力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处理能力达2750吨/日,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建成121座垃圾收集中转站。在运河东西两段建成船舶垃圾收集站、含油废水回收站各2座,入湖船舶100%配备垃圾存储器和油水分离器,船舶垃圾和含油废水集中处理率达90%以上。
加强工农业污染防治。2008—2010年完成198家企业“提标”改造;2009年以来完成240家重点污染源雨污分流和排放口规范化整治。实施污染企业“夜夜查”、“时时查”和入湖河道沿线拉网式检查。向污染大、信访多的重点排污企业派驻环保代表。全市135家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实现联网,下辖2市5区全部建成了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启动环保通移动执法平台。全面推广绿肥、商品有机肥、生物农药和杀虫灯,完成禁养区、控养区、适养区划定工作,建成畜禽养殖场综合整治工程339处和沼气工程121处,建成7家有机肥厂。拆除滆湖围网3.84万亩,围网面积压缩到1.1万亩,超额完成压缩任务1万亩;长荡湖围网面积已压缩至3.5万亩,湖区65条餐饮船统一归并到2个集中点,污水集中处置;全市建设池塘水循环利用示范工程4.5万亩。
实施环境修复和小流域治理。全面完成竺山湖生态清淤工程。完成滆湖一期150万立方米、二期180万立方米清淤。完成太滆运河等21条环太湖河道及全市286条河道和9565个河塘清淤。建设了入太河道以及滆湖、长荡湖周边8900亩生态湿地。全市建成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系统55.3万平方米、生态沟渠3.65万米。漕桥河整治规划26大项工程和太滆运河、武进港等9个省下达的小流域年度整治任务全面完成。综合整治中心城区60条主要河道,直接受益人口达10多万人。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