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3年再投265亿元治理滇池
昆明自然条件的优越性早已闻名遐迩。整座城市仿佛终年有中央空调笼罩,冷暖不知,四季不分,一年的绝大多数时候,都能看见太阳捂着七彩面纱端庄而行。昆明绿色发展指数连续两年排名进入前十。这是对昆明生态建设的赞誉,更是对昆明发展之路的肯定。
三年行动计划成效可预期
素有“高原明珠”之称的滇池是昆明最重要的一块水域,但因为水体富营养化造成了污染。历届昆明市委、市政府都致力于滇池治理。
最近召开的滇池水污染防治工作第十九次联席会议透露,目前,经过整治,梁王河、中河、茨巷河和东大河4条河道水质已达考核目标。也就是说,截至今年11月,已经有14条入湖河道水质达到滇池“十二五”规划考核要求。
如今,滇池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已经从污染治理湖泊向生态恢复湖泊转变,36条出入滇池河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今年出炉的《滇池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则系统、科学地为恢复滇池风貌提供了计划书,计划决定未来3年将投265亿元治理滇池。全力治滇,民心所向,民众对三年后的成果翘首以盼。
昆明市委、市政府曾明确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以生态昆明建设为抓手,努力将昆明打造成为独具湖光山色、滇池景观、春城新姿,融人文景色和自然风光为一体,使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森林式、园林化、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生态城市。
昆明将进一步强化措施,倡导节能低碳生活,开展垃圾和污水无害化生态处理,综合利用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多种措施,形成推动绿色发展的社会合力。
治水之外解决用水难
在治水之外,用水也成为影响民众正常生活的元素。
云南连续多年遭受干旱,昆明也是旱区之一,许多山区的群众每到干旱季节,连喝水都成问题,更别说保障生产用水。
针对缺水问题,政府不断在思考对策。从2012年起,全市每年要新建5万个爱心水窖,到2015年建成20万个爱心水窖,基本实现山区、半山区20万户、70万饮水困难农民群众“户均一个生活水窖、一个生产水窖”。
目前,昆明共建成集中式农村人饮工程5216件,建成以小水窖为主的“五小水利”工程27万件,受益人口210多万人。全市建成的小水窖也由2009年底的7万余个增至如今的22万个,共解决和改善了42万人饮水困难,新增和改善55万多亩耕地的抗旱保苗用水需求,在抗击连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清水海引水工程的成功试通水和即将试通水的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都让人消减了因为用水难而引发的焦虑。前者竣工后,至少可满足昆明2020年前的城市供水需求。后者建成后,将在近期重点向滇池补水,改善滇池水环境和水资源条件,配合滇池水污染防治的其他措施,达到规划水质目标,并具备向昆明市应急供水的能力;远期主要任务将向曲靖市供水,并与金沙江调水工程共同向滇池补水。
“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努力营造碧水、蓝天、青山、绿树的优美环境。”这是昆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也是广大市民的共同愿望。随着昆明市不遗余力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一蓝图将会逐步成为现实。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