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调查市民对生态环境水平满意度
前日,本报通过挨家挨户发放2000份问卷,得出市民关于昆明生态环境水平满意度,包括市民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评价尚可,最不满“建筑工地灰尘治理”“噪音污染治理”“汽车尾气治理”以及“餐饮废水及油烟治理”等。昨日,昆明市环境保护局城市环境保护处处长郁盛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环保部门在这些方面一直在努力,但还是存在各种客观原因,导致这些问题无法根除。
政府环境保护工作 正在还“环境债” 希望市民理解支持
昆明市环境保护局城市环境保护处处长郁盛松认为,目前老百姓的环境保护意识普遍提高了,同时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本报调查中,超过70%的受访者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评价为“满意”或“一般”,对此,郁处长认为这说明当前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在郁处长看来,“昆明的空气质量还是比较好的,比较适宜人们居住”。
对于20%的市民表示“不满意”,郁处长表示昆明的环保工作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路,“污染用了三四十年时间,同样,治理也要花很长时间。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还要偿还历史上欠下的债务。”郁处长希望能得到市民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也希望全民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任何一个国家,从污染、治理、到变好都有一个过程。当然,市民的不满意也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
建筑工地灰尘治理 没有更有效的技术手段
在本次调查中,市民最不满意的就是“建筑工地灰尘治理”,不满意的比例占到了55%,仅有11%的市民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对此,郁处长表示,城市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昆明近几年来加大了这方面的力度。“建筑工地扬尘是近几年来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郁处长介绍,一直以来,环保、城管等多个部门在诸如加强文明施工、加强增加洒水频率等多个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雨季这个问题可能就不太突出。”郁处长说,风干物燥的冬季扬尘容易扩散,而昆明本来就缺水,不可能做到随时洒水。但除了文明施工管理,增加洒水量、洒水频率这种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外,目前也没有更多其它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
噪音治理 老、大、难问题
采访中,郁处长向记者坦言,噪音治理本就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噪音通常被分成社会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建筑工地施工噪声、工业噪声四类。其中,昆明目前整治力度最大、取得成效最为显著的是工业噪声。“很多工业、企业都已搬迁到城外。”至于交通噪声,郁处长表示,资金条件有限,无法在每条道路都设置隔音屏,再者,隔音屏对高层也未必有效。和建筑工地灰尘治理一样,其噪声治理同样受限于技术及资金控制,“在建筑过程中的结构、装修等阶段,就更不可能有什么技术手段来控制了。”而一些很高大的隔音屏会有一定效果,但需要耗资几千万元,“开发商不可能为一个几亿的楼盘而花费几千万去购买。”
汽车尾气 个别公交车也存在问题
在本次本报进行的调查中,市民对汽车尾气治理评价不满意度为30%,位列不满意榜“探花”。据介绍,目前昆明市机动车已突破160万辆,包含超过10万辆黄标车,但昆明市还未制定对高排放、高污染车辆提前淘汰的鼓励政策。高污染车限行工作开展以来,由于在法律法规方面缺乏处罚依据,对违规进入限行区域范围的高污染车只能采取劝返和严重警告的方式,给限行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郁处长介绍,“个别公交车辆也存在尾气排放问题。但是,专项整治工作我们都在做。”据了解,今年11月14日-29日,市环保局相关处室及市机动车污染监督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对国排放以下的在用公交车1743辆中的959辆进行了尾气排放抽测,经监测,有55辆超标。另外,“边疆油品质量本身就不如北京、广东,这也是导致汽车排气污染的一个因素。”
“游击队”、占道经营各部门都很难整治
针对市民“餐饮废水及油烟治理”满意度同样不高一事,郁处长介绍,昆明早在2003年就已经出台了《昆明市餐饮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新办餐饮业经营场所的选址(点),必须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严禁在居民住宅楼内新办餐饮业。近年来也一直在严格执行。
对于受访者的不满, 郁处长认为,或许还是来自游击队、城中村等,“城管前脚刚走,他们后脚又来了,还包括一些地摊、占道经营等问题,都比较突出。”同时,昆明市估计有成千上万家餐馆,为了解决这些扰民问题,虽然早就出台了这些办法,但一直“很难整治”。“不只是环保部门,城管、工商部门也一样。”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