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服务多重瓶颈仍待破解
“2012年中国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达1653.37亿元,比2011年增长32.24%。”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主任吴道洪在日前召开的“2012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年度峰会”上表示。
然而,在节能服务产业“春暖花开”之际,不少业内人士也坦陈,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节能服务行业仍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标准与制度建设有待完善、产业集聚协同性不足等问题,发展障碍亟待清除。
政策扶持,工业和建筑节能发展为主“由于节能服务目前主要是基于耗能产业的技术改造与节能技术运用,因此传统高耗能产业的结构调整措施与实施进度较大程度地影响着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规模与方向。目前,在节能领域的投资分布方面,工业与建筑节能投资仍占到全部节能投资的约90%。”吴道洪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工业节能领域,对应六大高耗能行业的实际需求,高效电机系统、高效工业炉、余热余压利用是目前重点发展领域;建筑节能领域,依据建筑能耗分布情况,供热制冷依然是建筑节能改造最大的投资领域,智能建筑系统在绿色建筑标准逐步提高的形势下将进入快速发展期,节能建材领域将依托传统建材的技术升级稳步发展。
节能服务产业(EMC)的快速发展与政策扶持息息相关。仅在2012年,《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把“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列入十大节能减排工程;《“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新业态;国务院《“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工信部《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住建部《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等均提出: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开展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因此,2012年也被业界称为EMC“政策年”。
专家指出,在2012年,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环境政策制定正由“重方向”到“重落实”转变。“自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后,我国节能服务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此后,国家相继出台多个支持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技术扶持政策,成为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加快了节能减排工作的进程。”吴道洪表示,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已由“重方向”向“重落实”转变。
在众多政策利好逐渐发酵的情况下,业界估计EMC今年依然将保持高速增长,总产值增幅将继续超过30%。发展快但区域不平衡
《2012年度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稳步增长。截至2012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达4175家,比上年增长7%;其中,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备案节能服务公司2339家,工信部推荐节能服务公司122家。从业人员达到43万人,比上年增长14%。
与此同时,金融资本由全面关注到真正投入,合同能源管理第一股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意味着资本市场对这一商业模式的认可和接受。随着银监会绿色信贷指引的发布,各个银行纷纷行动起来,针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开发了新兴金融产品,使得节能服务公司打破资金瓶颈成为可能。
从地区分布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贡献率分别为59.2%、26.7%、14.1%,区域发展依旧不均衡,差距明显。从企业规模看,产值超过10亿元的有6家,超过5亿元的有18家,超过1亿元的有83家。其中,合同能源管理投资超过5亿元的12家,超过1亿元的有46家。产业障碍亟待破解
在采访中,不少专家表示,眼下要着力破解节能服务产业的“瓶颈”,推动产业更好发展。
首先,从顶层设计看,产业标准与制度建设仍待完善。
“节能服务项目运作过程复杂且周期较长,需要诸多管理规定、审计标准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的支持,而当前合同能源管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缺乏指导性文件,致使‘先投入、后回收’的模式遭遇了种种困难。社会节能经济效益的评估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专门的衡量标准和法律解释。”中国节能融资项目管理办公室执行主任尹小兰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节能服务产业涉及到的节能技术种类多、范围广,难以单独形成标准,节能目标往往存在争议,无法保证投资收益。节能服务产业顶层设计,尤其是标准与制度的建设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其次,从产业布局看,集聚初步形成但协同性不足。
专家指出,尽管中国节能服务产业达到千亿规模,且产业集聚初步形成,但就各区域发展来看,产业集聚区域存在聚而不合,产业协同效应较差等现实问题。“从产业间协同看,由于节能服务产业涉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筑工程等多个领域,产业正逐渐向综合性与整体性转变,节能服务产业单一服务内容已不能与之适应,需在产业内形成自上游监测到下游运营的产业内协同。”吴道洪指出,目前节能服务产业在各集聚区域仍处于自发性发展为主的态势,区域内产业规划较为滞后,产业协同效应缺失,影响了节能服务要素资源的科学配置。
另外,从下游应用看,节能服务企业对客户质量依赖程度依然较高。
目前,节能服务的主要客户仍集中高耗能工业行业,此类行业具有较强的周期性,且对于节能服务的认知仍存在不足,为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增加了较大的不稳定性。“一方面,若客户经营不善或受宏观形势影响,盈利能力下降,生产规模压缩,能源消耗减少,节能量及效益也随之下降,从而导致节能服务公司的利润下降。另一方面,客户对节能服务的认知程度不一,节能服务项目受个人决策影响较大,加之信用体系尚不健全,带来了较大的违约风险。”河北华通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志强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客户质量的依赖直接限制了节能服务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最后,从产业支撑看,系统性与行业性融资难题依然显著。
由于中国多数节能服务企业成立时间较晚,大部分企业为中小企业,在企业发展与项目建设上均需要大量资金,而节能服务受企业规模与投资模式限制,“资金”始终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从金融体系上看,中小企业轻资产以及支出被动性等特点,决定了企业无法在银行等传统金融系统中获取发展资金;从行业特性上看,对下游客户质量的依赖又使得项目融资与企业发展风险无法识别,造成了具有行业特色的融资难题。”尹小兰透露,近年来,部分银行等传统和金融机构着力扶持节能服务产业,在产品设计、风险识别与规避方面做了较多的探索,股权融资比例较以往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整体来看,产业面临的系统性与行业性融资难题依然显著。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