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治理技术遭遇“墙内开花墙外香”尴尬
说起PM2.5,人人头疼。今年以来,持续的雾霾天气更是政府百姓共同关注的大问题。
25日,记者从上海市浦东新区获悉,位于高桥的上海市凌桥环保设备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凌桥环保”),针对PM2.5自主研发出以聚四氟乙烯为基布的袋式除尘器,针对工业排污除尘效率最高可达99.99%,已通过美国权威实验室严格测试。但这项治理PM2.5的新技术,在市场上却遭遇了“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尴尬。
小薄膜大威力
薄薄的一片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如何阻击超细颗粒物?凌桥环保高级工程师现场演示:先把没有覆膜的滤料装入容器,点燃一支香烟,吸烟后向容器内吹两口,结果有部分烟雾透过滤料飘散开来;换上覆膜滤料后重复上述的步骤,几乎没有烟雾透出。取下覆膜滤料,上面黄黄的烟渍清晰可见。
“PM2.5中约六成来自化工、冶炼、水泥、发电等重工业排放以及垃圾焚烧等,对这些排污‘大户’,国内大多采用普通材料制成的除尘滤袋,只能解决PM10的问题,对PM2.5就无能为力了。”上海市环境保护工业协会秘书长唐东升表示,“由于国家对PM2.5排放还没出台正式标准,能治PM2.5的滤料成本相对PM10的高出近25%,企业往往不会主动升级。”
垃圾箱捡技术
说起这项自主研发的技术,凌桥环保董事长黄斌香讲了一段“轶事”。上世纪80年代中期,黄斌香到欧洲考察,在瑞典参观了一家薄膜覆合滤料生产厂家,东道主向客人演示完产品后随手将演示的材料丢进了垃圾桶,而细心的黄斌香却捡回了演示材料,回国后潜心研究。1995年,凌桥环保终于自主研发成功了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覆合滤料,不但填补了国内空白,还打破了国际垄断,但当时的产品主要针对PM10。
2003年,黄斌香参加清华大学主办的一场专题研讨会。专家在会上提出了PM2.5的概念、危害以及防治等一系列问题,让黄斌香看到了新的方向。经多年研发,凌桥环保净化PM2.5的过滤材料终于通过了美国权威实验室的严格检测。
黄斌香告诉记者:这项技术已在欧美、日本、德国等市场打开销路,去年出口产值达9000万元。但国内市场份额仅15%-20%,主要在宝钢、首钢、武钢等国内大型企业中推广应用。虽然暂时面临困境,但黄斌香和公司的研发团队仍然在不懈努力,希望将来可实现PM0.3排放的有效治理。
对此,环保专家、上海市政府原参事赵国通分析,要从源头上根治PM2.5,首先工业企业要转变环保观念,不能认为装了除尘设备就万事大吉;第二,国内的环保设备企业也要升级换代;更重要的是国家必须出台更严格的标准,强化执法,督促企业严格按标准执行。“如果工业企业都用上新型除尘设备,那么这些高性能材料生产规模必定大大提升,价格也会降下来。雾霾天将明显减少。”
缺的不是技术
技不如人。如此喟叹,几乎遍及各个领域。足球踢不过人家,技术不行;产品卖不过人家,技术不行;汽车尾气比人家脏,技术不行……
确实,比之发达国家,技不如人处,很不少。只是,这个理由,未必可以时时处处用来遮羞。面对污染日益严重的局面,总有内行人士将其归咎于防污、治污技术不如发达国家,他们总是教育民众要有耐心,说是先发展再治污很正常云云。似乎等到有一天,我们科技昌明了,污染问题自然就没了。
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请看今天本报头条报道,我们有治理PM2.5的新技术,可就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国外销路广,国内应用少。为什么呢?显然,大多数企业,一心从“利”,在国家标准尚未出台的情况下,不愿因此增加成本。
原来,我们缺的,并不是技术,而是企业的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缺的是更为严格的国家标准和政策法规,缺的是从严治污的决心和执行力。
一个除尘器的遭遇,折射出来的,是所有污染问题的根源。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