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坊里的大污染 探访河北废旧轮胎灰色走廊
中国机动车销量已经摸高到2000万辆,由此引致的尾气排放问题已经得到舆论和决策层关注,但另一个潜在的大污染源还游离在监管之外。目前中国每年产生的废旧轮胎超过1000万吨,只有60%会得到无害化处理,数百万吨的废旧轮胎没得到妥善处理,其对环境污染不言而喻,同时滋生一条灰色的利益链条。
记者在四月份实地探访邯郸—衡水—唐山这一重要的废旧轮胎回收走廊,试图揭开这一野蛮生长行业的灰色幕布,以期引起各方关注这个不规范的市场,带来治理上的改进。
废旧轮胎无害化利用率仅六成
在我国汽车保有量飙升的背后,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这个新兴行业也正在崛起。
我国目前的轮胎报废量居全球首位,每年产生的废旧轮胎超过1000万吨,但无害化利用率仅为60%,低于发达国家90%左右的利用率。而随着我国汽车消费量的增加,废旧轮胎的产量还将逐年上升;如何更有效、更合理地利用废旧轮胎是业界面临的最大问题。
目前,中国废轮胎处理方式主要以生产再生橡胶、胶粉为主,还有将其进行热裂解利用、炼油等方式。
废轮胎回收利用的三大环节 “没啥工艺搁在炉子上焖就行”
中国轮胎翻修与循环利用协会会长朱军介绍,废旧轮胎大概有4种专业方式处理,分别是旧轮胎翻新、废轮胎生产橡胶胶粉、生产再生胶和热裂解生产燃料油、炭黑等产业。后两者中的污染比较突出。
4月,《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数次赴邯郸、衡水、唐山三地实地探访。由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缺失,废旧轮胎回收环节散乱,加工环节污染严重,带有污染印记的制成品甚至进入部分知名轮胎企业。
邯郸—衡水—唐山形成的废旧轮胎回收灰色走廊,是中国废旧轮胎缺乏规范处理的一个缩影。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国,汽车工业带来的尾气排放污染已经受到政策层面的高度关注,但废旧轮胎回收过程中造成的环境破坏问题则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废旧轮胎回收利用 政府押宝“生产许可证”
今年的3月14日,工信部印发《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现有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企业以填报申请的形式来获得准入资格。其中,综合生产能力、销售收入、产业布局情况、工艺装备、能源消耗和资源综合利用、环保设施等指标符合要求的企业,工信部将以公告的方式予以发布。该办法于5月1日正式实施。
作为上述暂行办法的主要起草人,中国轮胎翻修与循环利用协会会长朱军解释称,正式实施并不是说一夜之间关停这些企业,而是开始引导这项工作。“通过地方政府对大企业的扶持,小企业自然而然就会退出市场,不是一夜之间就要关掉。”
推动轮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废橡胶综合利用分会秘书长曹庆鑫透露,通过考察,他认为废橡胶综合利用行业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并希望尽快在废旧轮胎回收与利用政策方面与国际接轨,在中国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
生产责任制延伸制度是发达国家废弃物立法中的重要制度,据悉,发达国家在废轮胎处理上均按废弃物处理立法,采取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和谁产污谁付费的政策,对利废企业给予鼓励与补贴。其中,欧洲每吨给予140欧元补贴,美国由于各个州的立法不同,但处理废旧轮胎的政策基本雷同,均分别给予每条轮胎3~5美元的补贴,加拿大则规定每处理1吨废旧轮胎给60美元的补贴。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