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循环化改造:关键是实现废弃物处理集中化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日前发布的《关于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意见》(以下称《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将对50%以上的国家级园区和30%以上的省级园区实施改造。《意见》提出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目标是:培育百个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示范、推广一批适合国情的园区循环化改造范式、管理模式;改造后园区的主要资源产出率、土地产出率大幅度上升,固体废物资源利用率、水循环利用率、生活垃圾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降低,基本实现“零排放”。那么,我国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意义是什么?这一推动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就这些问题,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主任齐建国。
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意义:三个“推进”
中国经济导报:您认为我国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意义何在?
齐建国:以园区的模式实现工业企业的集聚发展,有利于企业之间形成学习型环境,有利于近距离形成企业之间的配套供应链降低运输成本,有利于企业共用基础设施降低固定成本,有利于在企业之间形成生态型产业链,实现生产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因此,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都通过园区模式发展工业,是各国工业化的成功经验。
此前由于我国经验不足,各地急于快速推进经济增长,一些产业园区集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出现了废弃物集中排放过多、局部环境负荷急剧上升、污染集中爆发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我认为,我国园区循环化改造的重要意义表现在3个方面。
一是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就是推进现有的各类园区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原则,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突破循环经济关键链接技术,合理延伸产业链并循环链接,搭建循环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创新组织形式和管理机制,实现园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废物“零排放”。通过在园区对“存量”进行循环化改造和循环化构建“增量”,可以不断增强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是提高资源产出率、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中国单位工业产品的资源消耗强度和污染排放强度都获得了大幅度下降。
三是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是加强环境保护、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变末端治理为源头减量、全过程控制,实现园区废物“零排放”,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入园后集中生产的环境负荷,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降低区域环境风险,减少园区与周边居民的环境纠纷,促进当地社会和谐稳定。
最大困难:园区内企业无物质流联系
中国经济导报: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经济园区循环化改造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园内很多企业之间并未真正达到“循环经济”的状态,园区内企业关系并非十分紧密。对于这种现象,您认为是否存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该如何解决?
齐建国:这种现象在很多园区都存在,而且,越是早期建立的园区这种现象就越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在园区建设初期,园区的管理者没有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意识,急于发展,招商引资没有选择和优化,不管什么样的企业,只要来投资,就给予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入园,导致园区内企业之间没有物质流联系,形不成资源和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链。对这样的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存在较大困难,而其循环改造的基本任务首先是重新完善基础设施,为园区废弃物收集、安全储运、分类处理创造条件,实现废水资源集中回收、安全处理和循环利用;其次是要结合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淘汰落后产能,按照循环经济要求引入新的企业,实现基于循环经济的“腾笼换鸟”,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体系;第三是要引入新技术、新企业、新产业,实现园区产业结构升级。
中国经济导报:除了上述问题之外,您认为园区循环化改造还存在哪些问题有待解决?
齐建国:我国有数以千计的各种产业园区,其所处地区的资源环境和生产环境各异,不同园区面临的问题千差万别,循环化改造的任务和重点也不同。在循环化改造过程中,不同园区面临不同类型的问题需要解决。在西部地区,能源重化工类产业园区的循环化改造往往面临循环经济产品的市场制约。例如,在贵州的欠发达地区有一些大型化工园区,其循环化改造面临着利用化工废弃物制造的大量建筑材料因远离城市而缺乏市场的需求,经济效益较为低下;在中东部地区,一些基于废旧资源回收再利用为主导产业的循环经济园区,由于废旧资源市场价格和国家退税政策变化,园区内的多数企业效益很不稳定,循环化改造面临着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制约。而在一些金属冶炼和化工为主导的大型园区,循环化改造往往会受到关键连接技术和重要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制约而难于实现深度循环,例如,盐化工园区的盐石膏综合利用因含氯而难于再生利用;以农产品加工产业为主导的园区循环化改造面临农业废弃物高值化综合利用技术的制约,例如,秸秆的综合利用存在多种技术路线的选择,由于涉农企业多为资金技术实力较弱的企业,高值化利用技术往往面临技术投资大的约束。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经济导报:有人指出,在园区循环化改造过程中,要实现“污染治理集中化”,您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国外在园区循环化改造方面有没有经验值得借鉴?
齐建国:污染治理集中化是园区循环化改造重要目标之一。特别一些老园区,企业之间缺乏物质流联系,单个企业所产生的废弃物种类各异,数量较小,往往达不到无害化处理的最佳经济规模。因此,园区循环化改造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通过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园区废弃物统一收集、统一储运和集中处理,这样可以降低企业废弃物处理和污染治理的成本。因此,园区循环改造的基础任务就是重建完善的循环型基础设施体系和综合服务平台,实施物质流核算、废弃物监控和规模化处理。
总体上说,发达国家已经跨过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阶段。他们通过产业转移,将资源能源消耗密集度高、污染排放强度大的产业大都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他们的产业园区主要以生产资源消耗少的高新技术产品为主,资源循环利用的潜力较小。由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较高,而资源循环利用因涉及环境安全,多数需要各种安全监测和管理,且劳动密集度较高,因此,发达国家在园区循环化改造方面与我国面临的形势具有很大的不同。当然,循环经济这一理念本来就是从发达国家产生并传入我国的,是源头防止污染产生和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和控制的综合,发达国家,如丹麦卡伦堡地区的循环经济园区就是典型案例,它在环境管理方面有许多先进理念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