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环境保护倒逼转方式调结构 以环境改善培育发展新优势
近年来,山东省积极构建“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创新实施分阶段逐步加严的地方标准,省控59条重点河流稳定恢复鱼类生长,流域水环境质量连续10年持续改善。图为水质良好的新薛河。
从分阶段逐步加严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到环境质量监测“上收一级”、污染源监测“下放一级”、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站TO模式的环境监测体制机制改革,再到环保政务微博工作体系、污水直排环境“随手拍”等工作方法创新,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山东环保人,在环保转型上不懈探索。
“在新时期,全省环保系统要充分发挥好科学规划、综合协调、监督管理三大职能,改进作风,深化改革,统筹兼顾,以环境保护优化倒逼转方式调结构,以环境改善培育发展新优势。”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说。
加严地方标准
分阶段逐步加严地方标准,不仅没有压垮企业,反而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治污水平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化解过剩产能,是实现山东经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迫切要求。
位于滨州市邹平县的山东大展纳米材料公司,将自主研发的碳纳米管添加到轮胎上,实现工业化应用。
公司技术中心主任郑倩告诉记者,把碳纳米管添加到轮胎中,可以使轮胎的耐磨性提高30%以上,导热性提高10%,从而延长轮胎使用寿命。
但就在一年多以前,大展公司还是一个生产耐火材料的传统企业,能耗高、污染大。
在一次洽谈会上,大展公司接触到碳纳米管技术,找到了转型方向。大展公司董事长李咸伦对记者说:“与传统耐火材料相比,耗电只有过去的1/17,而经济效益是原来的20倍。”
转,天地宽;等,没前景。
大展公司的凤凰涅槃,其动力来源于山东分阶段逐步加严的地方水、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张波告诉记者:“从2002年开始,我们就组织编制和发布实施分阶段逐步加严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把污染重、排水量大的造纸业当作山东省实施地方环境标准的突破口。”
2003年3月,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发布了第一个地方行业标准《山东省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分3个阶段实施。
分阶段逐步加严的地方标准,不仅没有压垮山东造纸企业,反而造就了一个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的造纸行业,治污水平成为了造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自2006年开始,山东省还先后组织编制和发布实施了《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等4项地方流域性排放标准。
南水北调沿线自2006年3月1日起,小清河及省辖海河流域自2009年7月1日起,半岛流域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统一的排放标准。
至此,山东省率先在全国实行了最严格的水污染物统一排放标准,高污染行业排放特权成为历史。
河流变清了,河里有鱼了,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自2003年开始,山东省在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2.9%的背景下,化学需氧量浓度年均下降18.0%,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流全部恢复鱼类生长。
2012年,山东省控重点河流COD和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24.8mg/L和1.2mg/L,比2011年分别下降6.9%和20.2%。
在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年度考核中,山东省已连续取得了淮河流域治污考核六连冠和海河流域治污考核四连冠佳绩。
水环境好了,“胆大”的山东人又定了一个更高的目标:到2020年,全省空气质量比2010年改善50%左右。
根据规划,到2020年,山东省将取消大气污染行业排污特权,实现排放标准与环境质量基本挂钩。
山东省总结借鉴流域治污的成功经验,参照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思路,组织制定了《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根据计划,山东省将利用8年时间,分4个时段,逐步实现由行业标准向区域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过渡,实现污染物排放标准与环境质量标准的衔接。
同时,山东省还制(修)订火电、钢铁、建材、锅炉、工业炉窑5项行业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已于2013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
张波说:“用环保倒逼污染行业调整结构,要重视用好必要性、预见性、引导性、强制性有机结合的工作策略。”
创新监测体制
遵循有利于科学划分管理职责、提高监测公信力、提高监测数据质量、降低监测行政成本、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的原则进行改革
摸着石头过河,需要的不仅是胆量和勇气,更需要智慧和担当。
近年来,山东省逐步建立起以“四个办法”和“三级五大网”为基础,省市县分级监测、人工与自动互为补充的环境监测体制机制。
环境监测能力不断提升的山东,连续3年在全国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考核中名列第一。
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山东环保人,没有沾沾自喜,他们清醒地看到,现行监测体制已不适应环保发展——
环境监测管理职责划分不够合理,考核各级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基本上由各级环保部门自行监测上报,容易受到同级政府的行政干预;
监测技术水平亟待提高,随着监测指标和点位的不断增加,监测任务越来越重,监测成本不断上升;
省级既抓宏观环境质量,又抓微观污染源监管,既处罚排污单位违规行为,又追究地方连带责任,监管效能有所下降。
改革势在必行。
虽有风险,但山东环保人下定决心,摸着石头过河,在全国率先改革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机制。
张波告诉记者:“改革遵循了‘五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科学划分环保部门管理职责,有利于提高环境监测公信力,有利于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有利于降低环境监测行政成本,有利于促进环境服务业的发展。”
据了解,山东省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行环境质量“上收一级”管理、污染源“下放一级”管理,二是实行空气站TO模式社会化运营管理机制。
按照省级以宏观监管为主、市县以微观监管为主、谁考核谁出数的思路,山东省对监测体制作出调整。
——环境质量监测管理“上收一级”。
改变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对环境质量自行监测并作为上级考核依据的模式,由省环保厅负责省控重点河流断面水质监测和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设区市环保局负责辖区跨县(市、区)界河流断面水质和所辖县(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县(市、区)环保局每天对辖区风险源单位聚集区河流下游临近断面特征污染物进行预警监测。
——污染源监测管理“下放一级”。
省级负责总装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的电力企业的监测,其他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分别由市县环保部门承担;
坚持谁考核谁出数,由山东省环境信息与监控中心编制、报送每天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超标快报等。
2012年8月1日,17市的144座空气自动监测站全部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以TO模式移交给第三方运营。
在这一运营模式下,省市两级环保部门共同对运营、比对单位进行质控考核,共同出资购买符合质量要求的监测数据,监测数据归省、市环保部门所有。
与第三方运营模式不同,TO模式下,政府部门把空气监测站完全转让给第三方运营公司,实行专业化、社会化运营管理。从此,全省17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好与坏,不再由环保部门“自说自话”。
此举不仅是运营方式的改变,更是监测机制改革的一大创举。
山东省环保厅副厅长王光和告诉记者:“通过改革,科学划分了各级环保部门的管理职责,全省监测数据的公信力得到了提升,有效确保了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大幅度降低了监测成本。”
创新工作方法
将尊重、理解、顺应和维护主流民意作为根本目标,将建立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良性互动的大格局作为根本方法群众利益无小事。
山东省环保厅积极探索新时期群众工作方法,初步建立了工作微博体系、公益环保联合会、环保舆情信访执法联动工作机制。
山东省环保厅要求,把开通政务微博作为新时期联系群众的新渠道、开展群众工作的新阵地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新课堂。
近年来,山东省环保系统积极构建政务微博与工作微博相结合、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配合联动的微博工作体系,努力形成人人都是环保宣传员、人人都会做群众工作的良好局面。
记者在“@山东环境”上看到,从2013年5月22日开始运行到记者发稿时,“@山东环境”已发出1418条博文,拥有112333位粉丝。
山东省还探索建立了公益环保联合会,努力将之建成政府联系社会各界环保力量的桥梁和纽带、公益环保组织之家、培训环保知识和技能的课堂、民间环保发挥更大作用的平台。
为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山东省开展了城市(含县城)建成区污水直排环境“随手拍”活动。
山东省环保厅副巡视员董秀娟告诉记者:“开展‘随手拍’活动,是发挥公众监督作用、构建全社会环保大格局的开拓创新,是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的重要探索。”
据董秀娟介绍,通过现场核查并采样监测,省环保厅每月通报一次“随手拍”情况,并挂牌督办;对问题严重的县(市、区),启动涉水新建项目区域限批。
据了解,开展“随手拍”活动后,山东省环保厅共收到疑似污水直排口图片及相关材料73组,涉及14个设区市。
对新发现的6处建成区污水直排口,山东省环保厅给予挂牌督办,并对责任地区涉水新建项目实施从严审批。
从2013年7月开始,山东省环保厅于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五下午设立“环境监测开放日”,每次邀请50名社会各界群众走进环境监测现场。
山东省环保厅希望通过专业监测人员讲解、展示、互动等方式,让群众直观感受环境监测全过程,从而了解环保、参与环保。
山东省环保厅还建立完善了信访舆情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合理配置省、市、县三级执法力量。
今年以来,山东环境投诉(信访)平台共办理环境信访1700余件。
张波告诉记者:“新时期的环保工作,必须把尊重、理解、顺应和维护主流民意作为根本目标,必须把建立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良性互动的大格局作为根本方法。”
张波对记者说:“当前,山东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承载力不足的矛盾十分尖锐,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加快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