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保现状:污水靠蒸发 雾霾靠风刮
对于中国的环保现状,社会上有这么一个桥段,说中国的环境治理,“污水靠蒸发,雾霾靠风刮”。
这个桥段改编自环保部长对中国农村污染处于“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状态的“点睛”评述。
笔者将其引用于此处,有两个用意,一个是引出中国环境污染治理的尴尬现状,一个是要引出目前的各省立军令状治理雾霾,“雾霾靠风刮”讲的是被动治理,“立军令状”求的是主动治理。
从这一点上来讲,可以看到,有关层面已经对污染治理予以重视。且看这两天的军令状治霾新闻,一是北京市市长王安顺表示,北京拟投入7600亿元治理雾霾,而且表示为了到2017年能够天蓝、水清、地绿,投资一万亿元都值得,若2017年实现不了空气治理“提头来见”;二是河北省省长张庆伟立下军令状称,三年让大气质量有所好转,五年有所改善,钢铁、水泥、玻璃,新增一吨产能,党政同责,就地免职,必须执行。
这两则消息透着壮志凌云,决心凛凛。对于这种气魄,笔者油生满腔豪情和感动。
但鸡血效应过后,现实的骨感也刺骨冰凉。且来分析这两则消息。首先,北京市投资7600亿元治理雾霾,请问,这么精细的数字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将会用到哪些方面,是否具有严格透明的监管?
如果没有猜错,这笔钱,应该来自财政收入,也就是纳税人的钱,那这笔巨款的使用是否获得民众的同意?而且,污染来自企业,为何治理污染却要污染受害者掏钱?
因为对于雾霾的治理投资,去年对京津冀周边六省市有过50亿元的首批资金,但是资金的流向,资金是否起到了治理的效果,没有任何下文。这次一个北京市就将投入7600亿元,远超50亿元,我们希望有关部门有的放矢,毕竟拯救2008年的金融危机,全中国才投了4万亿。
再者,对于北京的雾霾污染,按照北京官方的数据,外来传输的污染源占到24.5%,那么,这钱投进去,只解决了75%的问题,外来的25%依旧导致“天不蓝”,怎么办?另外,北京的雾霾污染源分析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接近真实情况的源解析报告,7600亿元的药方属于“全方面治理”的药方,全方位治理是否存在资金浪费的嫌疑?
再来谈谈河北,三年让大气质量有所好转,五年有所改善,这个军令状目标太不具体。所以这点要表扬北京,目前多有省市的军令状中,只有北京提出了治理雾霾的具体指标目标,要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但河北省的目标为降低25%,没有具体指标目标。没有或缺少基础参照的目标减排,很可能成为一场数字游戏,连具体指标目标都没有,何谈好转,何谈改善,民众该如何量化这两个目标?
此外,河北省还提出钢铁、水泥、玻璃,新增一吨产能,党政同责,就地免职,必须执行。如此“一刀切”的干预是否能够治理雾霾,笔者也不敢妄谈,但是有一点可以商榷,我们治理雾霾不是要放弃哪些产业,而是要引导这些产业健康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要做的是,严格市场和排污监管,从严环保标准,在合理、合法的产能范围内引导产业的发展。
这两天,很多人询问笔者军令状究竟能否治得了雾霾?我想统一回复一下,雾霾治理是个科学范畴的问题,军令状是政经范畴的问题,两者确有交集,交集就是“科学发展观”,那么,这诸多军令状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