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量少放 日常污染源监管更重要
省气象台预计,1月30日—31日(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一)是烟花爆竹燃放高峰期,且天气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包括福州在内的省内多地,将可能出现霾。气象部门建议,尽量减少燃放烟花爆竹,为洁净空气献力(详见本报昨日Y01版报道)。
此消息一经发布,迅速引发网友新一轮热议。有人在微博及微信上,呼吁大家尽量减少燃放烟花爆竹,许多网友表示赞同。但更多人认为,对于污染源头的监控,环保部门的日常监管更重要,尤其是福州二、三环附近常见烧垃圾,虽然媒体常常予以曝光,但似乎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烟花与雾霾有无必然联系?
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但因其释放的污染物会加重空气负担,加上近年来雾霾现象加剧,春节是否燃放烟花爆竹,成了一个两难的选择。
“每年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及十五,都会闻到很呛鼻的烟味,希望市民都能尽量减少烟花爆竹的燃放。”市民陈女士说。
福建师范大学学生小王说,燃放烟花爆竹会释放大量污染物,尤其是短时间集中大量燃放,扩散条件又不佳的话,严重污染空气,这也不利于我们春节出行。此外,燃放烟花爆竹既危险又扰民,满地残屑也污染环境,因此,能少放就少放。
不过,据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赵家玉测试,传统烟花爆竹燃放产生的可吸入颗粒物,其中PM2.5所占比例不到5%,绝大部分是PM10或粒径更大的颗粒,后者的沉降速度较快,一般只需几个小时,如果有三级风以上的话它很快就吹散了,而且它还可以沉降,PM2.5这样粒度的微粒停留时间也不会很长,所以,燃放烟花爆竹与雾霾产生没有必然联系。
“卡住”污染源头日常监管更重要
对于尽量减少燃放烟花爆竹,市民陈先生表示认同,但他反对一禁了之、一限了之。陈先生说,春节一年就一次,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人迎新年的传统方式,可增添节日气氛,没有烟花爆竹,就没有年味了,“不燃放烟花爆竹,春节跟其他节日还有什么区别?”
福州斗池新村的赵依伯认为,要减少空气污染,着力点不应从限制春节几天的烟花爆竹燃放,而要从平时入手。
“君不见,福州二、三环‘狼烟’四起。”赵依伯打趣说,无休无止的燃烧垃圾,这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远比一年一度的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污染大得多,虽然媒体常常予以曝光,但似乎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因此,提高空气质量,环保部门应从日常监管抓起,卡住污染源头,不能本末倒置,只盯着春节一时的烟花燃放。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