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漫漫治霾路 他山之石 华可借鉴
“十面霾伏”、“为人民服雾”、“厚德载雾,自强不吸”、“霾头苦干,再创灰黄”这是内地民众对于近年严重雾霾污染的黑色调侃,有统计指,全国有七分之一的地方被雾霾笼罩,雾霾污染形势已十分严峻。
欧美“先污染后治理”
雾霾成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当中以牺牲环境和生态为代价的传统“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经济发展模式,被认为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雾霾危害的已不仅仅是人体健康,英国《卫报》引述科学家警告说,有毒空气污染类似于核战争之后的“核冬天”,长期处于黑暗、毒性烟雾笼罩之下,也威胁到粮食供应等经济安全。
客观讲,雾霾污染绝非中国特有,《纽约时报》报道,印度新德里雾霾比北京严重一倍。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日前也受雾霾天气困扰。回顾其他发达国家在工业高速发展期,也大多经歷过雾霾的集中爆发。
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欧美等工业化国家就成为雾霾污染的受害者,包括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48年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1943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以及1950年代骇人听闻的伦敦烟雾事件等,都是由工业排放烟雾造成的大气污染公害事件。其中最为惨烈的洛杉矶烟雾事件,因几百万辆汽车排出尾气,光化学烟雾经常笼罩洛杉矶,滞留市区久久不散。短短两天之内,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800馀人。另外,日本东京1970年亦发生了光化学烟雾事件,两万人患上红眼病。
在痛定思痛后各国走上治理雾霾的漫漫长路,以洛杉矶为例,当局用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来治理汽车尾气,汽车必须加装当时最新发明的催化式排气净化器,以及用甲醇和天然气代替汽油等。同时,政府加强立法、执法,设立空气品质标准。当局又赋予环保机构更大权力,有权进行立法、执法、处罚等。
严格执法 耐心整治
北欧国家芬兰的第三大城市坦佩雷是重工业中心。随?工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空气中硫含量和颗粒物浓度都相当高。当局从制度、立法、技术等层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施环境许可证制度,工厂必须达到排放标准才能获准开工;工厂弃用重油,一律採用天然气作为燃料。民宅不再各家各户分散烧柴,而是纳入集中供暖系统;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加装净化装置;广泛採用可再生能源等。经过半个世纪的治理,坦佩雷的空气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如今空气中已检测不到含硫量,被芬兰人评为最宜居城市。
专家表示,总体看发达国家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可借鉴的经验归纳起来包括:严格立法、执法和惩罚措施、制定空气品质标准和监测标准、改变能源结构如减少煤炭使用、增加可再生清洁能源等;再有就是政府治理的决心和耐力。
持续不散的雾霾向中国发出严厉警示:经济已到了必须彻底转型的时候,必须放弃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的产业布局,绝不能只看眼前利益,重走欧美“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