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民间治水观察员:清理河道不难 重建河道生态链不易

更新时间:2014-03-03 08:26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 阅读:907 网友评论0

民间治水观察员上周末初访样本河,本报记者全程跟随,记录他们的所见、所思其中,来自嘉兴的肖云峰在增浜河畔说—— 把河道清理干净,不难重建河道生态链,不易

本报跨年度新闻行动“治水样本河,返清全记录”已经于上周正式启动。这两天,我们推举出的五位民间治水观察员实地探访了这五条有代表性的污染河流。

通过民间治水观察员的走访和观察,我们可以更为直观地了解到我们身边的河流受污染情况;通过他们的所感所悟,我们也许能够从中了解到治水是何等的迫切。

这是“治水样本河,返清全记录”的第一次新闻记录,在接下去的时间里,我们将继续和民间治水观察员会同有关部门,密切关注,共同整治,推动脏水臭河旧貌换新颜。

观察:曾经可以游泳的河,现在鸭子也不愿下水想法:治污容易,重建河道生态链,难啊

2月28日上午,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我家乡的这条小河边第一次这么热闹。听说,市里领导要来,嘉兴市“清三河”行动现场会放在增浜河边召开。

虽然下着雨,我也去了现场,几十名工作人员正冒雨在河里捞垃圾、清淤泥。

这条河,我再熟悉不过,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一起游泳捉鱼。变黑发臭也不是一下子的事。

十几年前沿岸村民就开始养猪,猪粪猪尿有的倒在田里做肥料,有的直接排到了河里;村民也不注意,垃圾随意倒在河滩上;2007年,新07省道一筑,原本流入仁康河的小河被硬生生截流,只通过一根涵管通到外面,时间一长,流通不畅,就成了死水。

我前几天去看过,河水浑浊发黑,面上都是枯败的水草,河滩上都是白色垃圾,河岸边杂树横生,走近一股臭味,别说以前淘米洗衣了,现在估计连鸭子都不愿意下水玩。

现场,工作人员把河分成两段治理,其中一段水草和白色垃圾已经捞干净了,水也被抽干了,身穿雨衣的工作人员们正用泥浆泵对河浜进行清淤,用清水冲洗河底;一旁的铲车也在紧张作业,正在修整河岸的边坡。

其实,要说捞垃圾、清淤泥,村里每年也都干,可为何水就是干净不起来?我脑子里打了很多问号。我觉得,捞垃圾清淤泥,治标不治本,河道的生态链已经被破坏了,怎么重新营建起来才是关键。

小时候,工业不发达,也没那么多肥料,猪粪和人粪都是宝,都要挑到田里去做肥料用,根本不舍得直排到河里,河里的淤泥也有人去捞来作甘蔗地的肥料;水草、浮萍,都会被村民捞上来,给家里鸡鸭猪羊吃,这样也不会肆意生长。

后来,化肥多了,猪粪没人要,直排河道了;水体富营养化后,水草也没人愿意捞了,他们就疯长了;原本流动的河水被路截流了,淤泥也没人要了;整个生态链都被破坏了。

领导介绍说,河沿岸20户养殖户排放的污水污染了河道,这个是一方面原因,我认为,也不全是。河道本来就是亚健康的了,如果是健康的,来一点“病毒”也不会“生病”,猪粪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吧。

我会长期跟踪这条河流,记录她一点一滴的变化。同时,我也会不断观察思考,如何长效保洁、河道怎样恢复她自身的生态平衡等等。

观察:有段河,就好像咸菜缸翻了一样想法:为每条河建河标,让每个人都关心“地球血管”

2月28日下午一点多,趁着雨过天晴,我从东新河的起点出发了。站在施家桥上,朝北望去一眼,就看到了东新河的南侧起点——江南巷闸门。

大概是下过雨的缘故,起点处的水有些浅灰色,看上去还算干净。我沿着石阶到河边取了水样,清澈透明,想必这是经过整治。

通过光辉岁月公寓和和平小区后,拐了个弯就到了焦家桥下。这里的河水大不同:桥一侧有个排水口处,黑水不断流出。桥墩附近有两平方米左右的水域黑黑的,水体明显比先前浑浊。

继续往前走就到了和平会展中心,这里的河面比较开阔,河道的水透着淡灰色,却明显比焦家桥的水要清澈。只是一处桥墩下有堆起的垃圾,那白色的泡沫与周边美丽的绿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别刺眼。我取了第二瓶水样,和第一瓶相比略显浑浊。

一路前行,因为德胜路附近正进行全封闭清污作业,这一段我没有机会观察。

过了德胜高架,河边的农居渐渐多起来。在颜家里附近,河水的颜色虽然没有太明显的变化,但河面上多了油污。岸边随处可见菜地,也有满地的垃圾。垃圾污水流散,发出阵阵异味。

沿着东新路一路北上,穿过香积寺路再往北走,到达沈家路。在沈家路与东新路交界口,我隐隐闻到有一股恶臭。

走上沈家路上的桥,眼前的景象让我傻了眼:颜家里那略带灰色的河水,在这里完全变成了咸菜色!眼前的这段河,就像咸菜缸倒翻了似的。

冬季一般是河道水质最好的时候,再加上这些天连续的降水,水质好了不少。我无法想象,若在以往,这段河道又会是什么景象。如此严重的污染情况,在市区内是很少见到的。想想生活在周边的人们,心中有说不出的无奈。

走进沈家北园农居区,闻着异味,看着满河咸菜色的水,我硬着头皮取了水样。这瓶水跟源头的相比,已是大相径庭。

在沈家北园里,我还看到了沈家河。小河贯穿整个小区,百姓们的生活污水都通过这条河流到了东新河里,黄绿色的河面上漂浮着大块大块的黑色菌团。

发黑、发臭、黄水河,这三个词还真没说错。

穿过沈家北园向左转个弯,不一会就到了本次东新河之行的终点——褚家桥泵站。东新河全程8000米的河道观察,就此结束。

一路观察下来,我发现北段的咸菜黄水与南段的灰绿色河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东新河之行,我更加深切感受到河道治理迫在眉睫。是不是可以像路标一样,给杭州的河道也都做个河标,让这些“地球血管”更为人所熟悉?

观察:造成污染的制革厂关了,可留下的伤疤还在想法:治水,一定要共同努力,缺了谁都不行

工作,从下雨的周末开始。

说实话,村里的人都怕下雨天了。因为一下雨,河水就会涨,上游的一些制革作坊就可能趁着河水流速加快的时机,偷偷地排放污水。

这些曾经偷排废水、可恶的制革作坊就在带溪的中上游。从我家到那里,只需走上10几分钟。

30年前,河岸没有现在这么高,两旁更不是如今杂草丛生、垃圾成堆的样子。

我记得,那时上小学的我,一到天气热的时候,河水就是我们唯一的“玩具”——河边可以奔跑、河中可以游泳、河底还有美味。玩累了,喝一口河水,或是到帮忙挑着河水去灌溉旁边田里的甘蔗、或是杨梅,偷偷摘一些来吃,很甜。

后来,河水脏成了黑色,很臭。附近的村民用黑臭的河水灌溉稻田——甘蔗、杨梅没了,偶尔有农民种出来一些蔬菜,拿到市场上去卖,却不敢说它们产自溪尾村。

如今,疯狂的制革企业大部分已经退出了,但留下的满目疮痍仍让我感到心痛。

走到中游,平溪的河道整治已经开始。右边的支流河沟宽整,河水清澈,岸边开始种起了绿色植物。不过,左边的支流还有些地方垃圾淤积几乎阻塞了河道,黝黑的河水还有一些难闻的味道,河两岸堆满各种垃圾。

平溪的上游是腾蛟镇的一个制革基地。几个月前,根据县里的安排,他们已经处于停业整顿期,真希望他们能真的不再偷排废水。

带溪不好治,正是因为它横跨了两个镇,上游的腾蛟镇制革厂污染了中下游水头镇的农田。

走到大路,我又看到了熟悉的一幕。原来,溪尾村的村主任黄来严也在查看污水有没有被偷排,正巧碰上了腾蛟镇环保所的所长林元正。

这几年,两个人一见面就“吵架”。一个说对方工作不积极,河水治理没效果,另一个有些无奈,说大家不是很配合工作,不理解治水的困难。

或许,如今大家的心愿都是相同的。只有真正把水治好了,他们俩才能真正和睦相处吧。

回家的路上,我取了水样,想自己拿到环保所去分析。我想,我会每个阶段都取一些水样,希望看到水质越变越好。

观察:谢谢你,自发打捞垃圾的村民想法:多些这样的志愿者,身边的河一定能更干净

前几天,我和晚报的记者来到长湖,看见一个中年男子在湖边打捞垃圾。

攀谈之后,我才知道他叫李平,今年46岁,是雅宅村的村民,是个地地道道的环保志愿者。他每天都会来到湖边用自制的工具打捞垃圾。

“能捞一点就少一点。”李平说。

在他的指点下,我看到湖面上漂浮着一团团黑色的淤泥。这是原本在湖底沉淀的淤泥因为温差的变化,浮上来的,用小石子轻轻一打,淤泥就化开了。

我用相机记录下了打捞垃圾的李平,如果多一些像他这样的人,或许长湖的水也不至于这么脏。

长湖旁边雅宅村的村委书记陈春燕快50岁了,她告诉我,三十多年前,长湖周边的染化厂、化工厂都是直接把污水排进长湖的。“那时候村民也不懂,以为那些污水很肥,还一担担的挑进自己田地里当肥料。”陈春燕说。

从1977年开始,除了灌溉,长湖周边的居民就已经不用这里的水了。

“长湖污染的源头在附近这些厂里,这是村民们后来才知道的。我们曾经多次组织村民去厂里反映。刚开始收效甚微,次数多了,也引起了重视。”陈春燕说,七八年前,周边的重污染厂房都移走了。可湖水却已经被污染了。

陈春燕还介绍说,现在雅宅村每年有6000元治水经费,组织村民清理湖面垃圾和水葫芦。听说最近政府要重点整治长湖,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

“毕竟是自家门前的河,我们都期盼着长湖能早一天治理好。”陈春燕对我说。

观察:河已经开始干净起来了,可惜还有些异味想法:希望治理有成效,希望我的全记录更准确

几天前,我正式成为了临海市桃渚镇中心河的民间治水观察员。

每次经过这条中心河,心情都是挺复杂的。记得小时候,河水还是很清的,夏天有人游泳,还能看到小鱼小虾。现在河水变得黑乎乎的,别说游泳了,就是靠近一些都觉得很不舒服,鱼虾也老早就绝迹了。

现在的中心河是乌青色的,上面还漂着许多垃圾和辨认不出的废渣。这条长度1公里左右的河道前后已经被截流,其中有一段河道已经开始清理,以往河道中的垃圾基本捞干净了,看上去已经整洁不少,可是河水还是呈现出很奇怪的颜色。站在岸边,还能闻到异味。

其实我心里对这条河还是有些恐惧,原因是去年发生的一件事情。去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我带着家里的哈巴狗丁丁在河边散步,当时不知道从哪里又窜出来一只大狗,丁丁受到惊吓,一个没站稳掉到了河里。等捞上来的时候,本来一身白毛的丁丁已经变成一条黑乎乎的臭狗了,后来洗了好几遍打了好几遍香波才把臭味盖过去。

但过了几天,丁丁就害起了皮肤病,身上的毛整片脱落,医生说是因为水太脏太毒造成的,涂了很久的药膏才慢慢恢复。经过那次遭遇后,我现在都不敢带小狗到河边散步了。

好在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镇上对这条“母亲河”进行治理。我也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这条河在治理中慢慢恢复昔日的清澈干净。我也会把自己看到的变化及时记录下来,让更多人一起见证“黑河”变“清河”的奇迹。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民间治水观察员:清理河道不难 重建河道生态链不易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