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停课带给我们哪些反思
停课的消息引发的关注超乎想象,不仅是作为当事人的学校没有预料到,不少局外人似乎也认为舆论反应过度。
停课事小,它背后引发的问题需要反思,其一,这一事件背后反映了怎样的社会情绪?客观地说,这几年社会对雾霾问题的讨论持续火热,这一方面提高了社会对于这一生态问题的关注度,促使政府抓紧出台治霾政策、措施,另一方面,随着公众对于雾霾问题认识逐步深入,雾霾对整个社会心理造成的伤害甚至恐惧增强,而且,由于积重难返,治霾效果并未有明显成效,民众难免有怨气、有脾气。
此时任何一个与此有关的事件都会引发一波强烈的关注和讨论,政府相关部门往往会成为评判的焦点,这也是北京海淀区教委备受批评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相关政府部门应该理解,通过积极沟通,缓和社会紧张情绪。
其二,如何完善国家法律法规和节能环保政策,从根本上解决雾霾问题。实际上,北大附中停课并非没有依据。2013年10月,北京市教委就推出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其中“红色预警”的应急措施中包含“中小学、幼儿园停课”。
不过,这仅仅是一个地方部门预案,相关法律法规方面还是空白,在治霾任重道远的大背景下,有必要通过立法形式对此予以规范化。如果说高温可以停工停产,雾霾停一下课其实也无妨,因为从健康角度而言,二者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当然,解决雾霾问题根本上还要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将各项节能环保政策落实到位。北京刚刚公布了2014年治理大气污染的84项工作措施,其中包括:力争四大燃气热电中心投入使用,全年削减燃煤260万吨,300家高污染企业退出北京等一系列强力举措。如能一一落实,首都雾霾压力当能适当缓解。
其三,作为社会个体,我们每个人可以为治霾做些什么?治霾不是政府一家的事,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我们不能一边无节制地使用大排量的汽车,一边喊着雾霾影响了自己的生活。从这一意义上说,其实每个人都应该为治霾贡献一份力量。譬如,你可以每个月少开几天车,选择公共交通或者自行车;你也可以向周围的朋友宣传低碳生活理念并和他们一起践行;你还可以积极参与到公共治理中来,监督政府的治霾政策效果。总之,我们每个人能做的事很多,关键是要赶紧行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