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俊康代表:治理“心肺之患”要从转变“官念”开始
“不转变"GDP至上"的政绩观,不切实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铁腕治霾"将不了了之。”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认为,治霾要从转变“观念”开始。
郑俊康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生态“红利”逐渐被“吃干榨尽”,大面积的土壤、水源、空气等遭受严重污染,以致近两年雾霾频袭,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治霾已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民生必答题。
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而此前,国务院提出要经过五年努力,改善全国空气质量,地方两会也纷纷立下“军令状”。
“这让百姓看到了希望,但政府绝不能搞嘴上治霾,实际靠风吹。”郑俊康认为,对于工业污染严重的城市,政府首先要痛定思痛,执政者要下决心彻底改善大气环境,果断关停一批重污染企业,治理一批企业二氧化硫排放问题,同时在主要能耗和排放企业进行循环生产改造。
郑俊康说,“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目标实际并不矛盾,关键在于政府是否坚持“以人为本”,是否转变政绩观,是否敢于行动。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工业重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西柳州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粗放型发模展式,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酸雨率高达98.5%,被称为“酸雨之都”。
郑俊康说,那时,柳州市区的大部分山峰都变成了“白头山”,市民呼吸道疾病就像现在的北京、石家庄等城市,不断上升,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几十亿元。
为了改善环境,柳州市从2005年到2012年先后投入百亿元,全方位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关闭了一批高耗能重污染企业,改造企业生产设备,并对排放的污水、大气进行24小时监测,用时10余年,实现了经济升级,城市转型。
2012年9月,柳州市成为全国首批、广西首个向社会公布PM2.5监测数据的城市,2012年,柳州市酸雨频率下降到11.3%,降水酸度和酸雨频率均为近15年来历史最好水平。
郑俊康说,铁腕治霾,决不能局限在大气污染,而要推到水源、农村面源污染等多个方面。“同时要强化老百姓的环保意识,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加大监管力度,形成互动机制,共同改善环境。”郑俊康说。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