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治霾阵痛: 亿元企业被拆只补4500万
“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述,让饱受雾霾困扰的人们依稀看到了宝贵的阳光。
全国两会前夕,京津冀地区持续一周的雾霾再度触发了人们焦虑的神经,治理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当下最大的民生话题。记者在雾霾重灾区之一的石家庄调查采访时发现,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当地政府和企业均面临着无法言说的压力。
现状:石家庄成“土家庄”
2月26日下午,当记者到达石家庄市区时,整个城市笼罩在灰色雾霾中,空气气味刺鼻,街上不少人戴着口罩。
一位街边小店店主告诉记者,这样的雾霾天气已经有些天了,政府发布了二级橙色预警,汽车限行了,一些企业也停工了。
其实,这样的天气对当地人已经“习以为常”了。店主告诉记者,雾霾已经存在多年了,只是近年来更频繁了。
当地坊间流传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顺口溜,以至于有人调侃说,石家庄成了名副其实的“土家庄”。
雾霾的形成原因是复杂的。从石家庄的地理位置看,石家庄市西北方向是太行山脉,东、南、北均为开阔的平原。这样的地理环境不利于可吸入颗粒物和其他污染物质的扩散。
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地工业的高能耗和高排放为雾霾的形成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公开资料显示,石家庄大气污染源主要来源可概括为三大方面:一是燃料燃烧,二是工业生产过程,三是交通运输等,以上三方面产生的大气污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0%、20%和10%。
记者从石家庄市区到鹿泉市半小时的车程,看到路两侧的山脚下聚集着大大小小的水泥企业,有被拆除的厂房也依稀可见,更多的是还在生产的大型水泥企业。
紧邻石家庄市区的平山县和鹿泉市是水泥企业最聚集地。这两个县(市)地处太行山腹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太行山丰富的石灰岩资源,为水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仅这两县(市)水泥产能就占全市总产能的1/2以上。
“水泥产业一度对鹿泉市的GDP贡献超过52%。”鹿泉市工信局局长张振平告诉记者,水泥产业在当地有50多年历史,由于石灰岩资源丰富,大量资本涌入水泥行业,大大小小的水泥企业雨后春笋般地冒出。
鹿泉成了全国有名的水泥生产走廊,最多时水泥企业达166家。
随着经济发展的放缓,快速扩张的水泥行业很快出现产能过剩问题,“从2009年开始,很多水泥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不过,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也为政府压减产能、治理大气污染带来了契机。
政府:拆除企业
直接损失超10亿元
2月17日上午,河北省石家庄市政府对平山县恒达鑫水泥公司进行爆破拆除,并邀请了20多家媒体现场报道。这也是该市第二次组织的大规模集中拆除行动。
从去年12月17日开始,石家庄对平山、鹿泉两县市的18家水泥企业进行了第一批集中拆除,消减水泥产能940万吨。
按照石家庄市政府要求,在今年3月底前陆续拆除所有水泥粉磨企业,涉及水泥企业35家。这些水泥企业大部分集中在西柏坡高速公路两侧,由于西柏坡高速公路大部分路段处于石家庄市西北部上风上水的位置,众多水泥企业聚集于此,对当地大气环境质量造成很大影响。鹿泉市现有的24家水泥粉磨企业将在3月底全部拆除,意味着鹿泉境内水泥粉磨生产厂将全部退出市场。
实际上,这些企业都具有正常的生产能力,并不在国家淘汰序列。
记者从石家庄市宣传部了解到,两次集中拆除水泥企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0.8亿元,涉及职工3780人,减少产值近61亿元、财政收入3亿元。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