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治霾 “光谷”在行动
在湖北武汉光谷,一家民营公司的新技术,可将燃煤的PM2.5浓度控制在30毫克/立方米排放值以下,同时比现有除尘技术降低运营成本一半以上,但是在市场中却难寻合作伙伴。治霾技术如何对接市场需求,开始引发越来越多的思考
“你认为雾霾怎么治?”4月的一天,天空蓝环保科技、天虹仪表、天和技术、武钢宇科环保等武汉光谷的20家高科技环保企业,因为雾霾坐到一起。武汉东湖高新区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局局长李世庭指着窗外灰蒙蒙的天说,老百姓一年之中在淘宝上买抗霾用品花了8.7亿元,消费450万次,每个人都快成了气象专家,光谷有一批与PM2.5打交道的高科技企业,整合这些技术为治霾出力已刻不容缓。
整合科技求治霾
光谷的治霾技术可不少。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徐明厚指出,我国雾霾形成的三大人为因素,分别是燃烧(燃煤及秸秆)、机动车与建筑粉尘。前段时间,持续雾霾令武汉市场上的3M口罩一度脱销,据称,这款口罩能过滤空气中95%的固体与液体颗粒物。“而我们研发出的防护芯片,颗粒吸附率可以突破97%。”武汉正轩宇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长李静说。
“不只防霾的发明,光谷的治霾技术也极具竞争力。”徐明厚说,武汉凯迪电力环保公司的二次脱硫技术、武汉天和公司的低氮燃烧改造技术、天空蓝环保公司的机动车尾气净化技术等,都是通过高科技手段,对火电厂烟气、炼钢燃烧氮排放、机动车尾气超标等污染源实现治理。
对接市场不容易
不久前,武汉天空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款机动车尾气净化器通过国家相关部门检测。数据显示,该设备可将尾气中的PM2.5浓度降低7成。望着新产品,公司总工程师张军营却忧心忡忡,公司有技术有产品,却与政府、市场对接不上。
“我们希望能将光谷乃至武汉所有治理大气污染及PM2.5的企业,组成环保产业联盟。”张军营说,光谷企业在设备、监测、信息发布等方面已有基础,但一直各自为战。抱团结盟,企业才能形成合力,共享市场,政府也能有效掌握推广治霾技术。光谷多家企业表示,愿支持武汉科技治霾。
“本领再高,也要有合适的商业模式。”李世庭举例说,在几年前的车载导航市场竞争中,技术高超的多家光谷企业铩羽而归,正是输在商业模式上——当光谷企业苦苦寻求与汽车生产商的植入式合作时,深圳路畅从下游4S店另辟蹊径,成功将导航仪装到消费者的新车上,5年产值做到30亿元。“现在合力治霾时需吸取这个教训。”
观念转变很关键
数月来,天空蓝公司携带新技术四处奔波,但是仍未找到第一家“吃螃蟹”的企业。“已经谈了几家火电厂。”刚从山西回来的该公司负责人李湧仍一脸坚定地说,空气治理将是最具前景的领域,“因为整个社会都在关注雾霾问题”。
张军营同样对市场前景充满信心。他以规模300兆瓦的电厂为例算了一笔账,目前,静电或布袋式除尘的运营成本是2000万元以上,“我们的产品采用化学团聚系统,费用在800万元左右。”张军营介绍,目前,国内火电厂执行的排放标准是50毫克/立方米,绝大部分电厂存在改造需求。
数位环保企业人士都认为,雾霾治理更重要的是观念和投入,“有些企业缺乏改造动力和足够的认识”。据悉,武汉市正研究在资金、税收和人才等方面作出制度性安排,使光合的新技术在雾霾治理中发挥最大效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