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治霾应多帮扶河北
今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领导强调要把治理大气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突破口,率先在大气污染协同防治上取得进展,通过区域协同发展统筹治理大气污染。霾的成因,表面看是污染物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深层次看是发展方式出了问题,高层的这一治理思路,牵住了治霾的“牛鼻子”。
许多人建议细化这一战略,做好顶层设计。5月底,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与之配套的重大改革举措和财政、产业、投资、人口、社保、生态、环保、土地等具体保障措施也在制订。
污染不等人,协同治霾不能等顶层设计好了再行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三地一方面制定了本地的具体行动方案,狠抓落实,一方面建立了协同防治的工作机制,共享信息,联动执法。协同防治包含的内容很多,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河北的治理难度最大,许多业内人士指出,国家和京津两地应该多在帮扶河北上协同。
首先是不抱怨。长期以来,为了保障京津的饮水和空气质量,河北放弃了许多发展机会,人民群众做出了很大牺牲。在治霾过程中,河北又承受着巨大压力。全省产业结构偏重,转型升级需要过程,在完成淘汰产能、压减煤炭等硬任务的同时,还要稳增长,保就业,全省上下真是咬着牙在干。空气是流动的,河北灰霾重,北京、天津难免受影响。这时候一味地抱怨河北污染京津,就有点不厚道了,河北人民也不会服气。
再就是办实事。马克思曾经说过,“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在顶层设计未完成之前,帮扶河北,不妨先从具体事情做起。前不久有消息说,北京的地铁线路将修往河北相关城市。是哪个城市呢?人们首先想到号称与天安门相距30公里的三河市燕郊镇。不少在北京城区工作的人,晚上住在燕郊,如果北京地铁能通到燕郊,就是一件既有利于治霾又方便群众的实事。当然,这类事操作起来,还要统筹规划,认真论证。
帮扶河北,也是相关国家部委的职责。京津冀是首都圈,地位特殊,环境安全备受国内外瞩目,在北京办公的相关部委,对区域协同治霾的重要性有清醒认识,对一些具体问题有深入研究,对于河北的诉求应该有所了解。河北调整钢铁产业结构,涉及提高行业淘汰标准;削减煤炭用量,涉及加强能源替代;产业结构升级,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划定生态红线,涉及产业转移和生态补偿。这些事情都需要相关部委协调和推动。
京津冀治霾,既要着眼长远,科学规划,调整布局,从源头上保障不欠环境新账,也要立足当前,攻坚克难,多还旧账。有专家建言,从区域协同的角度看,河北急需雪中送炭,在京津地区减排空间减小的情况下,应该把资金和技术更多地投到减排空间比较大的河北。各个责任主体,做好分内之事非常必要,多拿出些政策、资金、技术、人才,帮助别人排忧解难更为可贵。帮别人就是帮自己,我好你好,才能大家都好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