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工地扬尘重症需要用猛药
到底是让市民“霾”在城市里痛心,还是让破坏环境者暗自感到肉疼,这原本不是什么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让那些“灰头土脸”的建筑工地付出相应的代价?
面对工地扬尘之类破坏环境之举,加大处罚力度只是一方面,明确相应的领导责任以及调整干部考核体系,显然更加重要。相比起财政罚款,全市通报批评和直接与考核挂钩,无疑更能令主管单位责任人感到“肉疼”。
昨日,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启动常态化督察,首日督察二七区、管城区、高新区、惠济区、经开区等五区7个工地,几乎都领回“零分”成绩,大气污防办开出首批“罚单”,各工地归属区、管委会每处财政扣款10万元。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影响特别恶劣的,主管单位不仅要吃罚单,还将全市通报批评,并与其主要责任人考核直接挂钩
郑州市首次针对工地扬尘启动常态化督察堪称喜忧参半——喜的是,对于令市民苦不堪言的工地扬尘终于展开了实质性问责;忧的是,首批督察的7个工地无一例外吃了零分,放眼郑州市3000多个工地,环保执法的压力之大可见一斑,要想达到工地扬尘污染治理达标率不低于80%的目标,依旧任重而道远。
上个月,《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修订草案)》经过了郑州市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审议,其中明确了“以人为本、环境优先、政府主导、全民参与、严防严治、损害担责”的原则,除此之外,一大亮点是“按日责罚”——《条例》明确规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如果
说有法可依迈出了还原一方晴空的第一步,那么,执法必严才是守护蓝天的坚实保障,而这也正是郑州市此番对工地扬尘重拳出击的关键所在。
在城市为霾所困的日子里,工地扬尘的“贡献”不容小觑,即使市民能够最大限度地体谅城市改扩建带来的交通不便,但是面对漫天黄沙这样的“副产品”,没有谁能淡然处之。市民的不满其实很容易理解,城市发展不可避免会带来“阵痛”,但由此而带来的“疼痛感”能否更小一些?更何况,工地扬尘之类“锥心之痛”,原本就不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代价,相比起节能减排等系统工程,此类问题显然更加容易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让那些“灰头土脸”的建筑工地付出相应的代价?
到底是让市民“霾”在城市里痛心,还是让破坏环境者暗自感到肉疼,这原本不是什么问题。然而,在此番督察的过程中,情况却很难令人感到乐观。其中,不仅有市民吐槽“不用对标准了,除了扬尘啥都没有”,更有工地施工人员谩骂记者和督察人员“像苍蝇一样找事儿”。在这些肆无忌惮的建筑工地,以及同样肆无忌惮的施工人员面前,前期执法不力的局面可见一斑,由此也不难看出,坚持常态化督察是何等重要。虽
然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虽然当下的成绩仍不尽如人意,但只要常态化督察制度得以坚持和完善,那些“灰头土脸”的工地自然会在执法中真正灰头土脸,从而起到惩戒效尤的效果。
环保部副部长潘岳曾开诚布公地表示:“环保的最大压力在于地方领导干部的观念、干部政绩考核标准。”面对工地扬尘之类破坏环境之举,加大处罚力度只是一方面,明确相应的领导责任以及调整干部考核体系,显然更加重要。郑州市此番推行常态督察的同时,并没有忽略对直接责任人的问责,相比起财政罚款,全市通报批评和直接与考核挂钩,无疑更能令主管单位责任人感到“肉疼”,从而使他们懂得环保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与调整干部考核体系的基础上,仍有一些细节问题值得考虑。面对工地扬尘,事后处罚固然重要,事前预防同样不可或缺,由此需要相关部门严格审查施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对于那些可能产生工地扬尘的施工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包括防治内容和措施,并且保障落实到位。除此之外,不妨考虑将防治工地扬尘的费用纳入工程预算予以保障。如此经费到位、罚则明确、责任到人,当有助于还原城市上空的一方晴天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