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工业梯田”里的“环保作业”
更新时间:2014-08-05 15:35
来源:
作者:
阅读:1191
赤水河在黔北只有268公里,但这条河名气大。当年,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留下一段神奇的佳话。
贵州山多。赤水河两岸是或缓或陡的山地,当地人形象地把建有各种工厂的两岸叫做“工业梯田”。
赤水河养育了沿线工业,工业却给赤水河带来威胁。2012年,水质一度降到V类。赤水河还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贵州省领导强调,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加强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贵州省专门制定了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遵义是这场攻坚战的主战场。
前不久,我们来到遵义,感受到了这里的人们在“工业梯田”里进行“环保作业”的热情和执着。遵义市对赤水河流域白酒、煤炭、造纸、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等主要污染源,持续开展环境执法专项行动,一次性取缔了279家小造纸坊,对沿河100多家重点白酒企业进行全面环境监察。遵义市向84家企业下达依法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其中赤水河流域有39家。
在新浦区,原来的一条水沟已经修葺成2500亩的湿地公园。铺设在公园之间的道路,采用的是环保的透水混凝土。盛夏时节,千亩荷塘碧水连天,成为人们消夏的好去处。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提升了城建水平。
“环保作业”与农村产业发展连起来,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内涵。走进湄潭县湄江镇核桃坝村,茶园绕村,到处都洋溢着感人的绿色。农业部派驻这里的驻村干部何绍周深有感触地说:“茶叶富了这里的人们。村里有茶叶加工大户50多家,户均茶园10余亩,人均纯收入已经过万元。”县委书记魏在平告诉我们,他们把环境保护和茶叶发展结合起来,50万人口的湄潭县,有30万茶农,茶产业综合收入41亿元。发展茶叶美了山川,又富了百姓。
遵义市投入资金125万元,对赤水河流域73个规模养殖场开展技术培训、建设6个养殖场沼气工程项目等,推广生态化养殖,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他们还准备在流域内96个乡镇实施庭院硬化、垃圾收集处理、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便民设施、文体活动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照明设施等项目;在8个乡镇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
基础工程建设是遵义“环保作业”的重要抓手。他们从147万亩退耕还林指标中拿出60%,用于赤水河流域生态建设,将遵义段赤水河300里区域段建造成竹的长廊。我们了解到这样一组数字:近两年,遵义市、县两级共投入1162万元资金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7.7平方公里、植树造林51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244平方公里。
赤水河“环保作业”的一个亮点在于率先成立了省级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专门机构。今年4月,贵州成立省级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专门机构。省法院在全省建立环保审判和执行工作体系,省检察院建立了覆盖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河流流域和重点森林覆盖区的环保检察专门内设机构,省公安厅在三级公安机关建立了环保专门队伍。赤水河环保法庭成立以来,审判破坏生态环境刑事案件15件、环境污染行政案件5起。
2014年1月至4月,赤水河茅台段、两河口断面水质达到II类水质标准。赤水河“环保作业”初现成效,其意义远在两岸青山之外。贵州省要求赤水河作为流域生态文明改革试点,创造可复制的经验。我们了解到,贵州已经制定了扩大生态补偿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将在全省八大水系实施生态补偿,全面加强流域水环境保护。遵义“工业梯田”里的“环保作业”又将伴随贵州工业化进程,在连绵的大山里演绎出更加生动的篇章。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