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处理之后,垃圾成了宝贵的资源
在城市化进程中,垃圾作为城市新陈代谢的产物,变成了城市发展的负担,许多城市都曾有过垃圾围城的局面。“世界上没有垃圾,所谓的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垃圾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对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不仅是对垃圾认识的深化,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市的垃圾处理还处在较低的层次,市民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只靠简单的填埋和焚烧是远远不够的。除了焚烧、填埋以外,垃圾处理难道就别无选择了吗?
垃圾回收处置,分类是关键
目前,很多城市都开始实行垃圾分类,但没有明确的分类指南,垃圾桶也仅有颜色区分,而没有文字和图案解释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不少市民表示:“不是我不想分,而是不知道该如何分。”
上世纪70年代起,日本在全国大力推广垃圾焚烧,焚烧厂的数量一度占到全球的70%,60%的城市固体废弃物通过焚烧处理。然而到90年代,日本的空气与土壤中的二恶英含量均严重超标,于是转换了垃圾处理的思路,以个人与家庭为单位,实行垃圾分类,从源头减少垃圾。2008年,东京的垃圾年产量相比20年前减少了一半,导致东京的25座垃圾焚烧厂中有10座因无垃圾可烧而关闭。
除了日本,德国的垃圾回收利用率居欧洲第一。据德国巴伐利亚州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巴伐利亚州共处理了5580万吨垃圾,其中,82.6%即4610万吨垃圾经过处理后回收再利用。
对垃圾进行细致分类不仅可以循环利用可回收垃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也极大地减少了垃圾焚烧总量,从源头减轻焚烧垃圾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垃圾分类之后再焚烧有助于从多个环节控制致癌物质二恶英的生成和排放,降低垃圾处理的成本,节约焚烧垃圾使用的资源并减少对设备的损耗。无论是从资源利用还是从减少污染的角度,垃圾分类都不失为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和回收利用的关键。
分类+处理,垃圾变资源
早在2000年6月,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确定为全国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但由于种种原因,8个试点城市垃圾分类相继以失败告终。垃圾分类回收只设垃圾桶是没有用的,从分类到处理,环环相扣,才能使垃圾分类真正落到实处。
目前,垃圾分类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从市民手里开始分类,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另一种则是通过机械化分类、机械化处理。许多分类试点都是第一种模式,让市民成为垃圾分类中的一员。这一模式需要市民掌握相关的分类知识,从垃圾源头开始分类。垃圾桶也不再是简单的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运输过程也将由不同车辆进行运输。处理方式也必须由单一的焚烧和填埋转变成有针对性的处理方式。只要其中有一个环节出问题,垃圾分类处理就无法执行。
近几年,在江西、云南、黑龙江、天津、广东开始出现第二种模式的分类处理方式。笔者联系了垃圾机械化分类处理的相关项目负责人郑先生,他说:“该项目将垃圾分类与处理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全部机械化分类处理生活垃圾,由10个系统共同完成,从分类到处理只需4个小时。不需要人工将垃圾做分类,只需将垃圾扔进分类系统中,系统会自动对垃圾进行逐层分选,对分选出来的垃圾进行不同的加工处理。例如,有机物将在工业胃中进行降解,制成肥料;塑料制品将被清洗打包进行回收利用;破旧衣物将做成工程用的纤维布……90%左右的垃圾都能得到回收利用,重新变成资源,而剩下的10%主要是建筑垃圾,将交给有处理能力的地方处理。这个项目前期要完成的工作很多,但完成后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将会带来极大的便利。”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