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闹就停,广东博罗垃圾焚烧厂再陷窘境
因群众反对意见较大,14日惠州市政府新闻发言人表示,包括博罗垃圾焚烧厂在内的广东“惠州市生态环境园项目”选址尚在论证阶段,又一个垃圾焚烧厂陷入“宣布—反对—搁置”窘境。根据《“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全国需要新增每日20万吨的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垃圾焚烧厂“落地”难题如何解?
从PX项目屡屡下马,到垃圾焚烧厂被迫流产,近年来,多地反复上演“上马—争议—搁置”的剧情,有的地方还做出了“永不再建”的承诺。
广东博罗这一事件并非孤例,国内一些地方近年来陆续出现过垃圾焚烧处理设施等公共环保项目建设陷入“政府宣布建设—居民强烈反对—项目被迫搁置”的困境。不仅消损着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也浪费着不菲的社会成本和发展机遇。
2009年11月,广州番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由于规划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区附近,在附近居民中引起巨大争议,番禺区政府被迫宣布暂停该项目。在争议之声四起的背后,公共环境项目引发争议凸显多重矛盾。焚烧垃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物质或气体,垃圾焚烧设施净化装置能否去除毒害性长期存在争议。此外,公共环境项目选址普遍成为矛盾焦点。由于目前国内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和规划设计的缺陷,使得一些公共环境项目出现在居住小区周边,使选址矛盾愈发突出。
记者采访发现,在公共环境项目“一闹就停”的背后,体现出“邻避效应”扩大化的趋势,要想走出这一怪圈,需要解开社会大众科学认识判断、政府监管能力、诚信水平等多个“结”。
在我国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公共环境项目规模势必将随之增长。《“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规划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每日58万吨,其中选用焚烧技术的要达到35%,这意味着全国需要新增每日20万吨的垃圾焚烧处理能力。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诉求多样,加之社会风险与环境风险交织,“邻避效应”突出,一些项目的环境影响易成为关注焦点。这一方面反映出公众维权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反映的是宣传引导不够。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