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行能唤回绿色出行吗?
在北京APEC会议期间,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市等10城市启动史上最大范围车辆单双号限行措施,京津冀地区连续多日空气质量良好,天空湛蓝,道路畅通,获得人们一致称赞。
虽然蓝天相伴的日子让人心情舒畅,但限行措施结束后,对于河北省参与限行的多个城市来说,如何才能真正将蓝天留住?绿色出行何时才能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行动:河北10城市启动限行措施
河北省多个设区市普遍启动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这在河北省来说尚属首次
11月1日,河北省张家口市率先在全省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随后,石家庄、廊坊、保定、邢台、邯郸5市从11月4日起也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唐山、沧州、衡水、承德等市也从11月6日起相继采取限行等措施。
河北省内多个设区市普遍启动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这在河北省来说尚属首次。
河北省紧急限行,是因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启动了APEC会议空气质量保障应急减排措施。在此期间,北京、天津、河北、山东4省市分区域、分时段组织实施最高一级重污染应急减排措施。
“此次限行得以实施,得益于1年前建立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陈国鹰说。
2013年10月23日,由6省(区、市)和7部委协作联动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在北京启动。这一协作机制将北京周边的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5省(区、市)纳入,提出建立联动应急响应制度,一遇到重污染天气,便实施区域应急联动,共同应对。
对于这一次大范围的机动车限行措施,中国人民大学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直言,从此次限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区域联动对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标本意义。
“这标志着区域联动治霾迈出了一大步。”陈国鹰认为,区域联手治理大气污染,因各地多方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协调难度一直较大。但此番限行从范围上大过6年前的北京奥运会,如此大范围多地联动限行,对深入推进区域联动治霾具有宝贵的标本意义。
效果:限行悄然间带来天蓝路畅
采取限行措施后,许多城市日车流量有了大幅下降,不但蓝天多了,道路也通畅了
如果只根据概率计算,实行单双号限行,人们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机动车车流量将下降50%。不过,记者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采访时了解到,采取限行措施后,石家庄市的日车流量较限行前下降了54%,降幅超出了限行的预期效果。
机动车扬尘及尾气排放是雾霾的重要源头之一。今年8月公布的石家庄市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报告显示,机动车扬尘和尾气排放为石家庄市大气污染中的PM10和PM2.5分别贡献了12.5%和15%。
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在今年“无车日”期间所获得的数据也显示,道路上机动车流量的大小,对于道路两侧空气质量影响较大,车流量越大,大气污染相对越重。
“石家庄市区三环内大约有60多万辆机动车,每天大约会限行30万辆机动车。按照每车每天行驶50公里、百公里油耗10升计算,每天就能节省燃油150万升。”河北科技大学环境工程学院教授郭斌高度肯定限行措施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
来自石家庄市环保局的数据显示,11月4日~12日,石家庄市有一级天1个、二级天6个、三级天两个。而据唐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统计,11月1日~12日,唐山市二级以上天数共有9个,与去年同期相比,达标天数增加了两天,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和细颗粒物的浓度均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当然,限行不仅带来天蓝,还带来了路畅。
“以前,我上下班都要走槐安路辅路,天天堵车,现在一点儿也不堵,几乎感觉不出早晚高峰的存在。”家住石家庄市桥西区的张先生告诉记者,自从限行后,槐安路、和平路等平时车流量大的路段,早晚高峰的车流量和限行前平峰时相当,甚至比限行前平峰时走得更顺畅。
“每个路口都不堵了,也不用排队了,好像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长期关注城市交通问题的李甲申律师说,这3天连着都是晴空万里,空气质量一直处于优良状态,也印证了这一点,“通过这次应急措施,也证明我们再遇到恶劣天气时,有能力有办法加以应对。”
记者在唐山市的建设路、新华道、文化路等平日里车流量较大的路段看到,这些地方的车流量确实有所减少,一个信号灯的时间,所有在路口等待的车辆都能顺利通过。一位交警对记者说,这在限号之前是难以想象的。而且,限行后通行速度快了,加塞、闯黄灯、随意变道的车辆少了,事故自然也就少了。
公众:有车一族尝试无车生活
除了自行车,很多市民选择公交系统出行。路还是原来的路,却跑出了不一样的新速度
天蓝了,路畅了。在限行期间,民众又怎样在“有车生活”中做出“无车选择”呢?
机动车限行第一天,衡水市的于女士和同事一起去各买了辆自行车。“即使以后不限行,我也要经常骑行出门,绿色出行既环保又健康,同事们都被我带动着买了自行车。”于女士在网上晒出了自己新买的自行车,靓丽的自行车和环保意识让她获得不少称赞。
限行之后,于女士很有感触,她原来上班都要提前去抢车位,下班要赶回小区抢,每天都在抢来抢去中,这让她感觉很累。限行之后,单位经常会有空着的车位,不只是车位问题解决了,上下班的路途也感觉近了。“其实路程没变,只是时间缩短了”,于女士说,这应该是每位驾车出行市民最明显的感觉。
除了自行车,很多市民选择了公交系统出行。据了解,为保障市民在限行期间顺利乘坐公交车,河北多地实施公交免费政策。从11月4日起,石家庄市公交部门启动了应急预案,取消所有公休车,3733辆公交车全部上线运营,主干线车辆增加了15%~20%。
对于在限行期间实行的免费公交政策,许多市民也表示认同和赞扬。
“虽然换乘了两路车,但公交车的速度并不慢,我感觉挺好的。”市民刘丽娜在石家庄市东二环外一家企业上班,因为路途远,平日都开车上下班,而在免费乘坐公交车后,她发现不仅节省费用,还节省了时间。她告诉记者,在限行以后,公司的有车一族几乎都乘坐公交车上班,而且到岗时间比平时都要早。
石家庄市民宋先生则表示,实行单双号限行后,政府能及时采取免费乘坐公交车这种惠民举措,“让大家心里感觉暖融融的”。路上车少了,路顺了,出行者的心情也舒畅了。正如一位市民所言,路还是原来的路,却跑出了不一样的新速度。
石家庄市公交总公司运营安全处孟处长告诉记者,自实行免费乘车制度以来,石家庄市公交车日均客流由平时的180多万人次增至310万人次,而周六和周日更是达到了340万人次和350万人次,客流增长幅度接近80%。
记者在衡水市区也注意到,由于限行期间公交车免费,在公交站等车的市民增多了。据衡水市公交总公司初步统计,11月5日公交客流便翻升1.5倍,且有增加的趋势。
虽然限行以来乘车人数显著增加,但从公交热线值班情况来看,各地几天来投诉率大大降低。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主要原因是在机动车限行之后,路况极大地好转,绝大多数线路都可以确保正点率,城市公交车平均时速也由原来的12公里提升至16公里~17公里,大大提高了运转速度,提升了运营效率,满足了乘客出行的需求。
在公交车免费这一非常给力的措施下,许多车主即使不被限行,也会主动选择乘坐公交车绿色出行,这就使得限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预期。
反响:限行意外获得社会一致称赞
对于限行,社会各界出乎意料地一致称赞,这是许多人事前可能都没有想到的
限行期间出现的几个好天气也让许多市民倍感舒心。11月9日,石家庄市世纪公园里人声鼎沸,很多市民带着孩子在公园嬉戏玩耍。“限行这几天天很蓝,空气也好,特别适合带孩子到室外玩,好天气让人感觉神清气爽。”带着小孙女游玩的韩大妈高兴地告诉记者。
为限行点赞的石家庄市民还很多。杜女士家住石家庄市西二环,上班的地方在石家庄东部的开发区,限行前,为避开交通早高峰,她早上7时前就要开车出门。实施限行后,她每天出门时间推迟了10分钟,有了这10分钟,她就可以在家吃早餐了。
“限行的日子,我就坐公交车。不坐不知道,坐公交车真的很方便,因为道路畅通,甚至比开车还省时间。”杜女士说。
“此次限行,社会各界出乎意料地一致拍手称赞,这是许多人事前可能都没有想到的。”一直关注限行和热衷环保事业的河北经贸大学教授、省环保联合会副会长张忠民说,究其原因,在于限行前后多个城市交通状况的巨大反差。限行前,人们长期因堵车而感到压抑;限行后,路通了,天蓝了,大家心里也都豁然开朗了。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在公共交通方面的应急安排以及石家庄市、唐山市的
公交免费等人性化措施,对保证限行期间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据河北新闻网舆情监测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从11月3日~11月10日10时,河北省与限行、公交免费相关的信息总数为5680条。其中,71.8%的网友表达了正面观点,18.9%的网友保持中立,仅9.3%的网友表达了负面意见。而且,负面意见主要集中在限行公告发布不及时、发布渠道偏少等方面,针对限行措施本身的很少。
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上,网友也对机动车限行和公交车免费纷纷点赞。
网友“爱他真心”表示:“虽然限行了,但公交车免费,市民出行并不受影响,挺好。”网友“新鲜的口香糖”称:“不堵车心情就是好,建议以后有计划地实施限行。”网友“承德联合盛大”说:“把这些措施变成常态化吧,让各地总是保持这种紧张态势。”
也有网友认为限行不妥,比如一些市民未收到限行通知、导致被罚款扣分。还有因为乘坐公交车不方便的市民对限行很无奈。
家住栾城县城的耿先生在石家庄市东部的开发区上班,平时自己开车到单位只需用20分钟时间,限行之后若要乘坐公交车,需要倒4趟车、坐两小时才能到单位;若要打车,价钱贵且单位又不能报销,无奈之下耿先生借了同事的车,两辆车换着开。
“希望公交公司能开通沿太行大街从市区到栾城的公交车,这样从家到单位只需用4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算不开车也会很方便。”耿先生说道。
对此,石家庄市社会科学院教授梁勇认为,为应对空气污染雾霾加重而采取的机动车限行和公交车免费这一措施,有助于将“绿色出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城市公交系统,加强城际公交、地面交通之间的衔接,实现“无缝交通”。
虽然机动车限行给一部分人带来了不便,但空气质量和交通状况的改善却是有目共睹。
石家庄市民田女士说:“现在空气污染这么厉害,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了。我每天一看到外面是雾霾天就发愁,因为孩子那么小就要呼吸这样的空气。改善大气环境是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身体健康的大事,也就需要每一个人都来出点力,我们的城市才会变得更加清新和畅通。”
“所以,即使不开车出门会有不便,我也希望限行政策成为一种常态。”田女士强调了自己的愿望。
反思:“绿色出行”何时回归?
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增多,城市越来越拥堵。要想“绿色出行”,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
“限行这几天的生活,其实是回归了我们曾经有过的‘绿色生活’。”张忠民认为,很多“有车族”自从买了汽车之后,就几乎和公交车、自行车、步行说“再见”了。而这次不少人因为限行,重新体验了久违的乘公交、步行、骑车,并且再次感受到了简单生活的好处。
“有了这样的体验之后,相信有许多人会在不限行的日子里,也能主动选择更绿色的出行方式。”张忠民说。
但是呼唤“绿色出行”,却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记者了解到,到今年为止,石家庄市设立“无车日”已经有8年时间,但当地媒体随机调查了30位车主后发现,“绿色出行”并未真正走入市民生活中,30位车主中有近8成并未选择在无车日“弃车”出行。
备受交通拥堵困扰的市民小刘在限行前买了辆自行车代步,然而现实并不如他想象的那么美好。开车有开车的烦恼,骑车也有骑车的困扰,很多非机动车道早已成为机动车的“专属道路”,自行车只能被挤上了人行道。尤其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时段,骑车人在忍受汽车尾气污染的同时,还要面临交通安全隐患,路边时不时蹿出来的机动车让人很是后怕。没过几天,小刘放弃了自行车又开车上班了,“堵就堵点吧,至少还安全,不用折腾。”他说。
小刘的经历并非个案,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增多,自行车出行环境日益恶劣。少数小汽车使用者占据了大多数道路资源,而大多数步行者和自行车使用者却只能使用较少的道路资源,这让以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方式出行的人群显得十分无奈。
“现在城区太拥挤了,满眼望过去都是车。不止道路上堵,人行道和绿化带也都被车辆挤占。”家住石家庄市区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有每天早晚锻炼的习惯,但他居住的小区内广场和周边道路两边全都停满了车,他只得舍近求远到长安公园去锻炼。
“城市交通规划应从‘车性’向‘人性’回归,这样不仅能够缓解交通压力、改善生态环境,更能让城市代谢的速度慢下来,让城市变得更加宜居,让都市人群的生活节奏慢下来,回归自然,享受‘慢生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研究所所长赵杰说。
石家庄市规划局的专家告诉记者,城市的本质内涵是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其中最重要一条,是为人而不是为了机器或汽车来建设城市。在我国目前阶段,应让慢行系统建设与快行系统建设并重,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是慢行系统的主要体现。
“例如,国内有的城市尽管道路资源紧张,但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绝大多数都被保留,有的自行车道还加了阻行柱防止机动车停车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做法。”这位专家说。
“某国际知名咨询机构曾编制了一套可持续交通发展手册,其中写道:‘行走是人的天性,就像鱼要游动,鸟要飞翔,鹿要奔跑一样,人类也需要步行。’”张忠民说,加快构建慢行系统,让绿色出行变得轻松容易,进而成为市民出行的优先选择,是今后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