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着力打造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
武烈河鸟瞰。资料照片
承德市老城区全貌。资料照片
承德
承德,地处京津之北,是我国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5000年的红山文化、1000年的契丹文化和300年的山庄文化,拥有着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金山岭长城两大世界文化遗产。承德还是一座充满魅力的绿色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国家园林城市,被誉为“华北绿肺”“天然氧吧”“华北水塔”。
有“华北绿肺”“天然氧吧”之称的河北承德,是京津冀重要水源地。
“承德的好山好水来之不易。”市委书记郑雪碧介绍,为京津涵水源、阻沙源的承德,一直秉持着“把风沙挡在承德,把净水送给京津”的决心和情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进一步转变作风,促进绿色崛起,着力打造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活之本。京津冀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水问题已成为制约该区域发展的瓶颈。作为京津冀重要水源地的承德是如何做“水文章”的?
坚守一个政治责任
打造华北水塔
承德不遗余力地加强生态建设,才确保了京津冀的“一池清水”。居住在潮河岸边的丰宁县南关蒙古族乡长阁村农民孟宪堂说:“以前,我家种10多亩地的稻子,挺实惠。由于太费水,打农药施化肥又对水有污染。如今,不种稻子改种玉米了,虽然每亩年最低减少七八百元的收入,但保障了首都用水。” 据统计,该市对潮河流域7.1万亩稻田实行“稻改旱”,年节水3550万立方米,节水量相当于3个半西湖。
据了解,承德地处“四河(滦河、潮河、辽河、大凌河)之源、两库(潘家口、密云)上游、两沙区(内蒙古科尔沁、浑善达克沙地)”前沿。2000年以来,承德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强力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治理滦河、潮河流域水土流失5750平方公里。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6.7%,项目区林草覆盖率从平均35%提高到75%,坝上沙化面积比上世纪80年代减少36.8%,涵养水源能力比新中国成立时期提高20倍。已成为“华北最优、全国一流”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
为京津冀涵养水源,既是中央对承德的要求,也是承德人民的理性抉择。全市已建起水库101座、塘坝325座,蓄水工程总库容4.1亿立方米。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7.6亿立方米,平均每年向北京市供水4.73亿立方米,向天津市供水5.4亿立方米。在水库周边几乎看不到种植粮食的农田,放眼望去,大片大片的树林包围着一个个“大水缸”。
2013年,承德实行“河长”制,县(区)委书记、县(区)长作为本县河流的“河长”,凡是流经所属县区的水,从保护、监测到治理、排放全程负责,出现污染问题由“河长”负总责。今年,承德又实施 “千湖工程”,总投资522亿元,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努力,新建水库105座、塘坝416座,使全市水面面积从834平方公里达到1279平方公里,总库容从4.1亿立方米提高到22.8亿立方米,水资源控制率从3%提高到60.6%,为京津再增加6亿立方米以上应急战备水源。
秉持一个执政理念
做大富民水利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为真正涵养好水源,就必须秉持一个执政理念,取缔污染企业、限制用水工业、发展涉水产业,做大“富民水利”,给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使群众分享到更多的“生态红利”。据介绍,“十一五”以来,承德先后取缔污染企业1410家,有2380多个项目因不符合标准被拒绝。同时,加快实施生态防护林建设、污染源治理和生态产业发展等10个方面256个工程项目,总投资296.3亿元。
在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施工现场,人们能切身体会到抽水蓄能工程的壮观。丰宁抽水蓄能电站筹建处负责人说:“这个抽水蓄能电站,是2013年5月开工建设的,是我市运用生态规律创新发展涉水产业的又一杰作。该电站建成后总装机容量360万千瓦,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
承德水能资源蕴藏量72.98万千瓦,可开发量54.17万千瓦,现有水电站28座,总装机20.75万千瓦。今后,还将实施84座水电站建设,新增总装机容量12.7万千瓦,总装机容量提高到33.52万千瓦,实际开发利用率从38.3%提高到61.9%。
在城市发展中,承德还不断加强水利工程及涉水景点工程建设,做好水库、湿地、城市水系、自然河湖等水利风景区建设,促进涉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被称为“华北第一漂”的兴隆县红河漂流区,是典型的“两山夹一水”地貌,峡谷秀丽壮观、峭岩跌宕、奇石林立、鬼斧神工,河水清澈见底、急缓交错,自然落差80多米。每到夏季,这里就成为人们向往之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