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干流沿岸近500个取水口均遭污染
四川绵竹沱江上游磷矿开采区,石亭江边沿河公路,重型卡车满载磷矿石川流不息,旁边的大小山脉,已经被挖得千疮百孔,江边也堆满了灰黑色的矿渣,浑黄的河水最终流向长江;荆江石首江段,当地化工企业的非法排污口直通江心,暗红的污水直接排入了滚滚长江……《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发现,在长江及其支流沿线,偷排乱排的老问题时有发生,污染总量快速上升。在这背后,排污总量不清、省交界水域断面责任不清、排污口运行不清、人员设置不清等四大难题亟待解决。
暗红污水直接排入长江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35%,流域面积约占全国的1/5,人口占全国的1/3。2014年5月,四川绵竹沱江上游磷矿开采区,石亭江边沿河公路,重型卡车满载磷矿石川流不息,扬起一道又一道尘土,偶尔遇见骑着摩托带着家人的村民灰头土脸经过。旁边的大小山脉,已经被挖得千疮百孔,江边也堆满了灰黑色的矿渣,浑黄的河水流过。
记者在长江中游荆江石首江段看到,江岸因连续暴雨被冲刷崩塌,当地化工企业直通江心的非法排污口暴露出来,暗红的污水直接排入了滚滚长江。
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长周健民表示,近年来的调查表明,在水质方面,长江干流由于入水量大,总体水质尚可,但城市江段污染较为严重;流量相对少的支流污染情况更为惊人。以长江干流城市江段为例,岸边污染带不断扩张,1993年污染带长约560公里,2003年已达670公里,其中包括300余种有毒污染物;而支流方面,以太湖流域为代表的支流富营养化,劣五类水长期存在。
据环保部数据,全国总投资近10152亿元的7555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中,81%布设在包括三峡库区、南水北调输水干渠沿线在内的江河水域和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其中45%为重大风险源。
目前长江干流沿岸共有取水口近500个,都已不同程度地受到岸边污染带影响,由于找不到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源地,不少城市如上海、徐州等被迫采用江心取水办法,开辟第二取水源等方式改善饮用水质量。
四个“不清”掣肘水环境保护
面对严峻的水生态形势,相关部门和机构均各自设置了水质管理机构。但记者走访发现,虽然机构很多,长江水环境一些基本情况仍不清楚。
长江流域年排放总量是多少?全国入河排污口实时监控情况如何?水环境专职人员机构设置情况如何?省界排污口断面责任如何划分?四个“不清”困扰着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
排污总量不清。2012水利部水资源公告表明,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785亿吨,其中近400亿吨排入长江;而同期环保部统计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684.6亿吨,不到300亿吨排入长江,两者数量相差巨大。
重庆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水信息发布出口不统一是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环境部门一套数据,水利部门一套数据,两套数据因检测口径不一致等问题长期打架。”
省交界水域断面责任不清。据2004年水利普查,与河流符合和优于Ⅲ类水质标准59.4%的平均水平相比,全国省界断面符合和优于Ⅲ类水质标准的比例低于河流近20个百分点,“企业建在省界,污染归入下游”现象较为普遍。
排污口运行不清。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资料统计,长江流域规模以上入河湖排污口总数为6157个,其中废、污水口6088个,冷却水排放口69个。然而,长江委监控的只有81个,仅占流域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总量的1.3%。
长江委水环所总工程师穆宏强介绍,目前排污成本也是地方吸引产业转移的重要指标,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和流域主管部门均有权力设置入河排污口,导致入河排污口管理存在家底不清的情况。
人员设置不清。记者发现,多数沿江地区市一级以下没有单独设立水环站,没有专门的水环员编制,也没有专职水环员,相关水环工作由水利等其他部门代为行使,甚至存在联系水环工作“不知道找谁”的情况。
综合治理须完善顶层设计
随着新一轮发展契机临近,长江水污染治理问题又一次成为关注焦点,这一交织着局部与整体,生态与发展的流域性综合问题面临着顶层设计细化和底层广泛参与的双重问题。
从顶层设计上,应做到四个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统一,检测统一。同时加快建立水资源保护法规保障体系。建议修改《水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尽快制定综合管理长江流域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专项法律,建立上下游交界断面水质交接制度,进一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同时,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促进环境治理机制的完善。以公众参与突破长期困扰中国环保的执法障碍。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