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甩掉黑锅帽子 乌鲁木齐"煤改气"箭在弦上

更新时间:2015-02-04 20:51 来源:和讯网 作者: 阅读:950 网友评论0

“乌鲁木齐”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但这座城市却背了近20年“空气质量差”的“大黑锅”。这顶沉重的“大黑锅”,压在每个乌鲁木齐人头顶,成了每个乌鲁木齐人的病根,冬日来临,疼痛尤甚。“蓝天梦”成了乌鲁木齐人深切的渴望。

雾鲁木齐?“乌”鲁木齐!

张志雄老人原是新疆十月拖拉机厂退休工人。由于乌鲁木齐的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不知何时患上了慢性咽炎。老人说,刚退休那会儿每次出门之前,都要看看头顶上又没有“黑帽”、“大黑锅”再做决定,以免加重他的慢性咽炎炎症。

老人回忆,大概是90年代中期,随着乌鲁木齐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原煤使用量的剧增和能源利用的不合理,首府空气开始慢慢恶化,大气污染逐渐显现。“从雅玛里克山往乌鲁木齐的上空望去,城市上空就像扣了一顶黑锅,以至于坊间流传有日本人夸张地说,日本卫星在新疆乌鲁木齐发现了一大奇迹,说是有一朵云雾停留在乌鲁木齐市上空。”

张末是乌鲁木齐市文联作家,土生土长的张末对乌鲁木齐“蓝天”变化的感受可谓一波三折。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我小的时候,这就是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张末对那时的乌鲁木齐有着特殊的记忆。

进入90年代,这些却都变了。对于不再美丽的乌鲁木齐,张末的生活也变得郁闷起来。“看着天空灰蒙蒙一片,一点好心情都没有。上下班戴着口罩低着头就顾着走路,到家或单位,就再也不想出去。”

在北京路居住的周国盛是个晨跑爱好者,2000年初那会儿每天早上都要和圈子里的朋友一起跑两圈。“慢慢地感觉就不行了,胸口感觉不舒服。”周国盛用手指了指天空,“大家都觉得是因为空气不行。”自那以后,周国盛便很少出去了,但是还是戒不了跑步的瘾,随即买了台跑步机放家里。“不爽,没外面跑的感觉。”周国盛说。

三建家属院退休职工宋志清因为空气变差也将运动场所搬进了家里。“天气好的时候出去练剑,天气差的时候在家打拳。”宋志清笑道,“练剑的话家里地方小,这不没辙嘛,改打拳了。”

宋志清还说,老婆养花的爱好也是从那时候培养起来的。她总说,改变不了外面大环境,至少把自己家整干净了。“客厅啊,卧室啊都是花草,有时候我打拳还得挪几盆花才有地方。”宋志清那时候总是感叹,“蓝天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对于首府的空气质量,乌鲁木齐市环境保护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李新生曾经也深有同感地说,在2000年以后,在全国空气质量排名中,乌鲁木齐数次难逃“倒数第一”的命运。

数据是沉重的记录。乌鲁木齐市从1997年11月开始实施空气质量周报,那时空气污染指数均在101以上。从当时的数据来看,空气质量还没恶化到相当严重的地步。但是到了1998年,短短一年的时间,乌鲁木齐便名列全球10大污染最重城市的第三位。2000年,全国46个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核,乌鲁木齐排列倒数第一。2002年,乌鲁木齐空气质量连续6天处于5级重度污染,在全国74个环保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一。

“我们的百姓,就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空气里。谁不渴望蓝天呢?”李新生说。

煤炭消费剧增是罪魁祸首

说起乌鲁木齐大气污染重的主要原因,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乌鲁木齐市首席环境顾问郝吉明说,这是早有定论的。“自然地形和气候、气象的不利因素是造成乌鲁木齐市冬季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近年来煤炭使用量剧增则也是罪魁祸首。”

2008年,郝吉明与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国家环境保护部的环境专家组成的专项课题组在一年多的专项研究后,首次定量筛选出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排放及浓度贡献的主要污染源。

专家们认为,除三面环山的锅底地形之外,能源结构不合理,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煤炭总消耗量过大的特点,导致了乌鲁木齐冬季采暖期污染物超标严重,采暖期与非采暖期空气质量差别较大,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超标严重。这是典型的煤烟型污染城市的特点。

“具体来说,由于新疆燃煤储量丰富,且供热燃煤价格相对低廉,造成首府供热能源结构长期以燃煤为主,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耗中所占比重高达70%以上,人均煤耗居全国城市首位,呈现出明显的煤烟污染特征。再加上分散燃煤锅炉和居民自采暖燃煤小锅炉环保设施不完善,脱硫除尘效率低下,绝大部分无任何脱硫除尘设施,通过低空直接排放,污染程度可想而知,而新疆冬季寒冷漫长,采暖期长达180多天,燃煤供暖占80%以上,这无疑都加剧了首府冬季大气污染程度。” 李新生说。

另一方面,由于乌鲁木齐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市区三面环山,冬季风速小,静风天气频发,逆温层最厚时达1300米左右,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这一特殊的地理、地形及冬季不利的气象条件,造成全市的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十分有限,再加上近年来乌鲁木齐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能源消耗持续增长,使得乌鲁木齐空气质量雪上加霜。

污染有因,治理,已无法等待。

资料图。

资料图。

剑指冬季供暖能源结构 “煤改气”箭在弦上

严重的大气污染,不仅成为首府市民的心头病,也引起了乌鲁木齐市委的高度重视。

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自从1998年起实施了三轮“蓝天工程”,力图通过严格控制原煤散烧,对暂不能使用清洁能源的企业一律改用洁净煤来集中力量治理煤烟型污染,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严格控制城区及周边地区燃煤锅炉及设施的审批,同时加大风力发电、太阳能集热、天然气入户等清洁能源建设力度等。

“但治理的措施永远赶不上城市的发展,空气质量始终得不到彻底改善。”李新生说。

乌鲁木齐市是个典型的煤烟型污染城市,从学术角度来说,要想彻底治理大气污染顽疾,有两种方式,一是将污染物的排放量降到环境容量之内,二是增加城市环境容量,但后者更困难也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对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治理的力度,国家资金支持力度也在逐年加大。自治区党委、政府也将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治理列入当年新疆实施的22项重点民生工程之中。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启动了“蓝天再造工程”,调整能源结构、有步骤实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开展城市生态建设,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等等。

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也表明,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逐年在增加,特别是2011年首府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276天,占全年天数的75.62%,比2006年的达标天数多了30天。这是自有空气质量检测数据以来,乌鲁木齐市达标天数最多的一年,也是历年最好的。

纵向比,乌鲁木齐空气质量是在逐年好转、提高,然而又不容乐观。2011年,国家环保部发布的《2011年上半年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显示,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最差的还是乌鲁木齐。

“很多市民都质疑,你们说的"蓝天工程"喊了那么多年了,为什么始终不见起色?”每每听到这些质疑,李新生心里都格外难过。他清楚,多年的治理经验证明,在无法改变乌鲁木齐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等自然因素的情况下,要从根本上解决乌鲁木齐市冬季大气污染问题,则要必须彻底改变目前以燃煤为主的供热能源结构。也就是说,必须放弃煤炭作为供热能源,另找其他清洁能源代替。李新生说:“乌鲁木齐的大气污染治理进入了攻坚阶段。如果不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不采取壮士断腕的政策,只怕首府的空气质量还会继续恶化下去,控制大气污染对于首府来说还会是一个追不上的"梦"。”

蓝天白云,何时归来?

乌鲁木齐市委在思索。

一个彻底改变乌鲁木齐大气质量的决定,即将在乌鲁木齐的迷雾中诞生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甩掉黑锅帽子 乌鲁木齐“煤改气“箭在弦上…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