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成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23天 同比增加91天
如今,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焦点问题。对于空气质量和水环境的改善,也成为了各地党委、政府首要解决的民生问题。
去(2014)年以来,成都将大气环境治理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的出台、大气雾霾治理的启动……重拳出击之下,成都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改善。据统计,按照2014年成都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14天优、209天良、74天轻度污染、31天中度污染、30天重度污染、7天严重污染,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61.1%,同比,达标天数增加91天,达标天数比例上升24.9个百分点。
增加91天优良天数的背后,不仅凝结着我市各部门对大气污染治理的重拳出击,还有老百姓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在全民参与的共同努力下,成都的空气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虽然离天更蓝的目标还有差距,但是越来越多的蓝天,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有信心,在这场全民参与的“保气攻坚战”中能够走得更远。
数说环境变化
优良天数
按照2014年成都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14天优、209天良、74天轻度污染、31天中度污染、30天重度污染、7天严重污染,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61.1%,同比,达标天数增加91天,达标天数比例上升24.9个百分点。
空气污染物
2014年,成都市空气中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PM2.5年均值分别为19微克/立方米、59微克/立方米、123微克/立方米、77微克/立方米;同比,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SO2、NO2、PM10、PM2.5分别下降38.7、6.3、18.0、20.6个百分点。
重拳治理
去年,我市共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4.8万辆(黄标车1.9万辆,老旧车2.9万辆);淘汰燃煤锅炉122台(全市建成区内燃煤锅炉约1100台);清理排查违法排污单位11219家,完成整治8127家,取缔“三无”企业3092家,立案查处526家。
主管部门重拳出击>>>
PM2.5浓度下降20.6%
天更蓝来之不易
成都位于盆地的底部,夹在龙门山和龙泉山中间,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特殊的盆地气象特征,云雾多、静风频率高……这些都导致了污染物不容易扩散,这更是让成都的大气环境容量“先天不足”。花更大的力气展开污染治理,成为成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不懈努力,而通过市级各部门的重拳出击,去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了91天,PM2.5浓度下降了20.6%。
重拳出击大气环境治理
PM2.5浓度下降20.6%
去年,成都重拳治气,陆续开展了燃煤锅炉污染清理整顿、餐饮业油烟污染整治、施工和道路扬尘治理、秸秆禁烧等多项专项整治,建成机动车环保检测站工况法检测改造,并在水泥、钢铁、玻璃等重点行业企业积极推行节能减排,以及绕城高速路内燃煤禁烧和煤改气工程,年均减少燃煤400余万吨。
专项治理大气雾霾,成都去年年初就出台了《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4-2017年)》,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机制,设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增加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能力,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大气污染治理。并从2014年1月1日起实行了空气质量预测预报预警,努力实现大气污染从事后被动治理向科学预测、事前防治的转变。据统计,去年,我市共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4.8万辆(黄标车1.9万辆,老旧车2.9万辆);淘汰燃煤锅炉122台(全市建成区内燃煤锅炉约1100台),均完成民生目标任务。
在这样的重拳出击之下,成都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记者从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一组对比数据了解到,2014年,成都市空气中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PM2.5年均值分别为19微克/立方米、59微克/立方米、123微克/立方米、77微克/立方米;同比,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SO2、NO2、PM10、PM2.5分别下降38.7、6.3、18.0、20.6个百分点。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创新设立乡镇环保机构
去年,我市强力推进污染物总量减排。完成7条玻璃生产线烟气脱硝工程,关闭了4家造纸企业和2家印染企业,分解下达了307个减排项目。同时还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坚持“不达标就停产、治理无望就关闭”的原则,开展违法排污单位集中治理,清理排查违法排污单位11219家,完成整治8127家,取缔“三无”企业3092家,立案查处526家。对于污染治理的不断深化,也为成都环境质量的改善注入了“强心针”。
不仅如此,成都还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探索设立乡镇环保机构,创新乡镇(街道)环保管理模式。
据了解,在全市317个乡镇(街道)设立环保机构,并延伸到村(社区),建立健全了全市一体、标准一致的基层环境保护工作机制,让成都成为全国第一个在全域实现环境保护管理网格化、标准化、系统化、全覆盖的副省级城市,真正实现了环保工作在基层“落地生根”,填补了乡镇(街道)环保工作无人落实的空白,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经验。
全民参与共同努力>>>
今年中心城区禁放烟花爆竹
市民呼吁城外也少放或不放
增加91个好天气的背后,不仅仅只有主管部门的重拳出击,还有全民参与的共同努力。市民环保意识的提高,更是让天更蓝有了更有力的保障。而每年新春佳节对于禁放烟花爆竹的呼吁,就是市民共同参与环境保护最好的“佐证”。
从2013年开始,成都连续2年在春节、元宵节期间开展了关于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的倡议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朋友的大力支持拥护和响应,仅2014年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垃圾量就较往年减少了30%。《成都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规定(修订草案)》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意味着今年春节绕城以内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不少市民再次呼吁:在绕城以外也能尽量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传统文化固然重要,但在雾霾肆意的今天,大家也需要共同为我们的空气和我们的健康让路。
往年发倡议少放或不放
今年起中心城区“禁放”
一边是千年传统民俗的表达,一边是十里“霾伏”持续笼罩神州大地,新春佳节是否应该燃放烟花爆竹?相关专家认为,烟花爆竹“禁”与“放”的争议背后是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的较量。传统文化固然重要,但也应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该与时俱进。
去年8月26日,成都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成都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规定(修订草案)》,并经省人大批准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这也就是说,成都中心城区将从今年起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预示着2015年的春节,成都绕城内将听不到噼里啪啦的火炮声了。消息一出,立刻在社会上引发热议。“禁得好,早该禁了。”“对环境污染那么大,不让放太好了。”……赞成禁放的声音此起彼伏,呈一边倒态势,不少市民还拍手称快,表示禁放是顺应民心之举。
而在此之外,我市也连续3年发出了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的倡议书,这也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支持和拥护,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数量明显减少。
燃放烟花爆竹危害大
每年春节空气都不好
连续5年,成都春节期间空气质量就不容乐观:2010年,中心城区空气污染天数为3天;2011年,中心城区空气污染天数达5天,并出现中度重污染,API值276,为当年最大值;2012年,中心城区空气污染天数达1天;2013年,空气质量持续优良,API指数控制在100以内;2014年,持续污染,初一当天AQI指数高达470,我市首次启动黄色和橙色预警,全市93户重点涉气工业企业实施限产(停产)……
“根据近年来的监测数据看,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中颗粒物‘贡献’较大,其浓度上升较快。春节期间,我市的API指数都会较春节前期有所上升。”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相关负责人介绍,燃放烟花爆竹释放出的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各种金属、非金属氧化物及烟粉尘颗粒(如PM10、PM2.5等污染指标物),使空气中污染物含量比正常情况高出数十倍。
市民再次发起呼吁
城外也少放或不放
虽然今年起我市绕城以内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但是绕城以外非禁止燃放的区域,还是可以放的。为此,不少市民也呼吁,空气质量的改善需要全民总动员,春节期间在城外也尽量少放烟花爆竹。
市民张先生就说,燃放烟花爆竹会释放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使空气质量在已经较差的情况下,变得更加差,会给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市民刘小姐也认为,燃放烟花爆竹是传统习俗,但习俗并非不可以改变,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类共同利益的需要,我们完全可以移风易俗,改变燃放烟花爆竹的习惯。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