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认为我国碳减排为世界带来利好
国际能源署IEA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全球碳排放量没有上升,与2013年一样为323亿吨。英国《金融时报》对此评论称,这是40年来全球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增长首次在未现大规模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保持了稳定。
《金融时报》认为,中国削减了煤炭使用量,并增加了水电、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煤炭是碳排放的最大来源之一。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实行工业能效标准、关闭老工厂、减轻对之前推动经济增长的重工业的依赖,去年中国用电量增幅从往年的大约10%降至3%~4%左右。
但报道也指出全球碳排放量停止上升的另一个原因是,富裕的经合组织(OECD)成员开始将经济增长与排放量增加“脱钩”,它们建设了更多的可再生能源电厂,并对各行各业设置了严格的能效标准——从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到家电的能源使用。
不过,英国《卫报》则将此归结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利好”。中国去年煤炭燃烧低于预期,与此同时,预计其能源需求的上升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扩张仍在继续。
报道称,2014年,能源使用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并没有出现上升,这一现象与2009年类似,一定程度受惠于全球金融危机。
去年全球碳排放量32亿吨,与此同时,全球GDP增速为3%,这一数据仍需到今年6月才能最终确认。不过,现在仍然很难说,排放量的“中止”键到底有多少分别来自与政策或经济力量,也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又继续上升。
过去几个月石油价格一路狂泻也是没有新增排放量的重要的影响因素,而通常石油价格越低会拉高温室气体排放水平。
对于2014年二氧化碳排放获得与上一年“持平”的结果,国际能源署说,中国“2014年发电量更多地来自可再生资源,比如水力、太阳能和风力,煤炭发电减少”;包括美国和多个欧洲国家在内,经合组织成员国在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用更多可再生能源方面加大了努力。
但国际能源署总干事范德胡芬也警告说,不能仅凭一年没有新增的排放量就迅速认为政策是成功的。她说:“最新的排放数据的确鼓舞人心,但现在并不是自满的时候,也不能因为这一利好消息就作为拖延采取进一步行动的借口。”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07年时就警告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必须在2020年达到峰值,由此才能将全球气温上升水平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如果超过这一安全值,将会带来不可逆转的灾害。
英国能源和气候大臣埃德·戴维认为这些数据表明绿色增长是可以实现的。未来需要的不仅仅是停止增长,还需要大幅减少排放。
在巴黎会议上,全球主要经济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将对未来如何减排提出建议。联合国设定这一提议的最后提交期限是三月底,但综合来看这是不可能的。
去年11月,世界上最大的两个二氧化碳排放国家,美国和中国发出各自的减排承诺。
国际能源署计划今年6月发表预测数据,显示出中国的排放是否可以早于2030年的最后期限达到峰值。
近年来,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一直做着各种尝试和探索,并逐步将目标硬化。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毅在两会上提出《关于科学制定和实施国家“十三五”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的建议》。王毅认为,以往将碳强度指标分配给省、市等地方政府,而实际排放源是企业。省、市等地方政府如何管理企业履行碳排放控制目标缺少制度基础,客观上存在排放主体与责任主体错配的问题。
他特别指出,“在某些生态脆弱限制发展的地区和有淘汰落后产能需求的地区,即使碳强度有很大的下降空间,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也应该严格控制。”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