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渗、监测善待南来水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正式开闸放水,汉江水奔涌北上。截至4月13日,南水北调中线累计调水量已达5.376亿立方米,润泽京、津、冀、豫等北方缺水地区,有效缓解了其用水压力。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陶岔渠首北调流量保持每秒60立方米,运行平稳正常。
经过10余年艰苦奋斗,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经正式通水。近日,从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了解到,中线通水以来,全线水位平稳,设备设施运行正常,工况良好,水质保持Ⅱ类以上。
北京市面对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在东线,一期工程已经于2013年11月15日正式通水。通水以来,累计抽江水47.93亿立方米,工程运行平稳、工况良好,输水水质稳定,全部达到供水水质标准,输水河道航运平稳,交通、电力、水利等设施运转正常。
作为南水进京后的第一个明水水面,北京大宁调压池的水面保洁是重中之重,目前已配备保洁船监管水面环境,主要负责打捞水草并清洁漂浮的杂物。据介绍,大宁调压池位于大宁调蓄水库的南侧,调压池上游为压力管道出水口,连接PCCP管道,下游与永定河倒虹吸进口段连接,主要负责调节供水压力,并承担向团城湖、南干渠分水任务。当下游受水出现故障或突然减少需水量时,可先关闭永定河倒虹吸进口闸,为上游提供一定紧急调整时间,进而开启退水闸门,将上游多余来水退至大宁调蓄水库,反之亦如此。最终可以实现水多可蓄、水少可供的目的。沿大宁调蓄水库一周建起了高高的防渗墙,用于控制水库渗透量,提高水库存蓄能力。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还将加强对工程设施特别是高风险部位的监测、巡查、维修与养护。除人工巡查外,沿线电子监控系统正在建设中,今后将更多使用“电子眼”发现隐患。
由于长期以来超采地下水,目前华北地区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面积已达6.4万平方公里,天津最大沉降点的累计沉降量达3.2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随着南水北上,华北地区由于超采地下水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生态环境问题可逐步得到遏制。不过,由于超采地下水费用低廉,成本低于南水北调水源,如何鼓励沿线地方政府用好、用足南来水成为关键。
南水北调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各级地方政府应落实好“三先三后”原则,即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协调沿线落实地下水压采计划,统筹配置南水北调水和当地水资源,以调入水源逐步置换出长期被严重超采的地下水,退还被挤占的农业和生态用水。同时,还要协调沿线落实最严格的节水管理制度,实行年度用水总量控制,加强用水定额管理,推广节水技术、设备和设施,提高用水效率。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