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要走绿色之路
在澳大利亚一个地区,有一个火山口形成的水域。水里生长了一种很丑陋的鱼。为了吸引游客,增加知名度,当地管理者在水域里投放了其他色彩艳丽的鱼种。然而,由于丑鱼长期生活安逸,缺乏竞争意识,逐渐被新添加的美丽鱼种所淘汰。面对当地原有鱼种丑鱼的逐渐消亡,当地人做出了艰难的决定:捞走美丽的鱼,把水域留给原本就在此生活的丑鱼,恢复当地原有的生态环境。始料未及的是,一片水,一种鱼,这样的故事吸引了更多游客,这一地区也因此扬名。
中央党校教授赵磊在讲授地方如何打出品牌和特色时,讲述了这样的一段故事。他想强调的是,生态特色可以打造地方品牌,展示地方魅力,可以作为“一带一路”引进来的重要资本。
“一带一路”靠什么引进来?生态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那么,走出去呢?要让什么走出去?怎么走出去?
有人说,让资本走出去。近年来,很多中国企业加快了对外投资的速度,中国已经在2014年成为资本的净输出国。
也有人说,让过剩产能走出去。钢铁、水泥、玻璃等过剩产能已经让中国经济步履沉重,是时候向海外大规模转移了,以促进国内结构调整。
的确,“一带一路”能够带动资本走出去、带动优质的过剩产能走出去,甚至带动悠久的中国文化走出去。但走出去的,却又不应仅仅局限于此。一个常常被忽略而又绝对不容忽视的领域就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态环保。
美国环保协会近日组织召开了一个名为“一带一路”大战略下民间组织如何走出去的研讨会,执掌协会30年的主席弗雷德·克虏伯在会上分享了协会如何走出美国、全面开展国际化环保合作的经验。我们都知道,美国一直没有申请加入亚洲投资银行。而美国环保协会这样关注“一带一路”,这样做合理吗?
存在即合理。推广污染治理的政策、经验、技术,发达国家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走出了这条成熟道路。“一带一路”机遇难得,从中寻找机会,特别是生态环保方面的合作,美国人已经开始做了。那么,我们的省市、企业,面对“一带一路”,有没有在绿色环保上运筹帷幄,在绿色之路上大做文章?
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不堪重负。大气、水、土壤的污染已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对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的认识更深刻。有不断进步的环境治理管理的经验和政策,以及不断创新发展的环保技术可供分享和借鉴。因此,和其他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进行更多合作,中国有条件也有优势。
早期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发生过损害当地国家环境、浪费当地资源能源的事件,伤害了这些国家和人民的感情,给中外合作造成了恶劣影响。《愿景与行动》指出,“一带一路”要积极帮助当地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生态环保领域的合作是多赢,既能有效地改善合作国家的环境,又能加快中国环境产业的发展脚步,同时,促进地球家园全球环境的根本改善。
《愿景与行动》指出,“一带一路”是一条互尊互信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要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而用好用足“一带一路”的绿要素,正是体现这一精神所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