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位外媒记者发问北京大气污染治理
北京污染源信息公开做得怎样?为何美国大使馆监测显示“污染”而北京官方监测是“良”?清洁空气计划有哪些具体措施?……在诸多外媒记者心中,有许多关于中国首都空气质量的问号。21日,一场给外媒专设的“开放日”上,记者们可直接发问政府官员、企业、科技工作者。
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邀请约40家外媒在京机构的60多位记者,在持续一天的采访中,走进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北京市环保局、北京市发改委、京西燃气热电公司。许多疑问不再神秘,开放是外媒记者的共同印象。
在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监测中心张大伟主任用翔实的数据、图表,呈现了一个自然月内,朝阳公园监测站与“美国大使馆”监测站PM2.5浓度的对比,监测浓度相同、趋势一致。
“既然数据相同,为何你们说 良 ,美国说 污染 ?”一位外媒记者随即提问。
“因为中、美两国的空气质量 评价标准 不同,也就是 空气质量指数 AQI级别所对应的 浓度上限 不同。”张大伟说,例如21日北京的AQI指数是68,在中国标准中,是“2级良”,在美国标准中,是“4级中度污染”。
“想必大家会问,那又为何中国的空气质量标准落后美国那么多?”在追问之前,张大伟自行提问。外媒记者频频点头。
张大伟说,世卫组织对空气质量的“指导值”是PM2.5年平均浓度10微克/立方米,并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设立“过渡期目标”,中国是第一阶段目标,PM2.5年平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美国是第三阶段目标,PM2.5年平均浓度15微克/立方米。
“空气质量 评价等级 6级通用,但不同 过渡期目标 下,是否 污染 的 评价限值 ,并不一致。这就是为何今天的空气,美国评价 4级中度污染 ,中国评价 良 。”
记者注意到,外媒记者或拍摄幻灯片展示的数据,或用笔在采访本上写下密密麻麻的外文,也有用社交软件“微信”向编辑部发送即时信息。
“北京自2013年开始监测PM2.5浓度,起步较晚,但监测能力并不落后。”张大伟说,地面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始建于1983年,目前有35个监测子站,为全国最多。
在监测中心顶层,PM2.5在线监测仪、大气颗粒物中阴阳离子在线监测仪、VOC(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激光雷达污染过程分析仪等科研设备,供开放拍摄,科研人员现场解疑释惑。长枪短炮的快门声此起彼伏,覆盖了每台机器的每个角落。
当日的答记者问环节,身着蓝色正装裙的路透社记者Jane Lee提了有关“污染源信息公开”的问题。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方力回答说,推动企业排污信息公开立法步伐,是其一,依托现有规章制度,强调社会责任并推动主动公开,是其二。“民间环保组织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 曾对信息公开排名,北京位列第二。全力推动公开,是北京的态度。”
当日,北京市环保局通报,今年前4个月,北京市PM2.5浓度同比下降19%,“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42%,年内将淘汰退出300家污染企业。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的麦迪文对官方提供的“数据”“原理”有些困惑,他希望有通俗的解释,为何今年前四个月,感觉北京的空气质量,比去年、前年好一些?
方力说,首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大气环境治理是重要内容,前两年的一些减排工程,效果初显;其次,得益于“邻居”河北与天津的治理;第三,气象条件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加快压减燃煤与发展清洁能源,是北京市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空气质量的着力重点。北京市发改委能源处副处长张望才说,到2017年,北京市的煤炭总量将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优质能源消费比重将超过90%。
“对于长期跑口的中国记者,污染源分布、治理重点烂熟于心,而对外媒机构而言,受困于语言、渠道及环境报道的专业性,组织集体采访,主动解疑释惑,是扩大传播、减少误解的开放态度。”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徐和建说。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