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一点带来的力量
当你心中存有疑问:以节能减排自居的知名企业,是否真正做到了达标排放?在空气状况不佳时,是否有城市隐瞒了真实的污染信息?十面“霾伏”,除了戴口罩、开净化器,我们还能做什么?
互联网时代,公众多了一种选择:利用手机下载安装应用软件,查找、跟踪、举报大气污染源,由被动接收到主动出击,完成了角色转换。
“蔚蓝地图”就是这样一款手机APP,它由环保NGO——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在2015年3月推出,并成为第三方机构助推环境信息公开的典范。
利用这款软件,公众不仅可以及时获取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信息,还可以随时查看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厅(局)企业自行监测数据平台发布的重点污染源各废气排放口的实时监测数据,包括污染物浓度、标准限值、超标倍数、排气量等,识别身边的“排放大户”,其中不乏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巴斯夫(BASF)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正是具有了这样的实用功能,在软件上线30天的时间内,其下载量已经达到310多万次。
如此高的参与热情,说明了什么?这是对环境改善的一种渴求,也是公众环境意识觉醒的一种表现:主动参与其中,发现污染,举报污染,寻回蓝天。
借助“蔚蓝地图”,每个用户都成了环境监督员,除了接收相关环保信息外,还可以对超标排放的大型企业和污水处理厂进行“微举报”。一些居住在重点污染企业旁的居民,通过手机向当地环保部门举报身边的污染源,推动了污染治理。
今年3月6日,一位手机用户在“蔚蓝地图”上发现山东巨润建材有限公司在其生活区域内超标排放氮氧化物,觉得生活在这种环境里很糟糕,于是就在微博中转发了“蔚蓝地图”上的数据截图。
这条微博发布当天就被转发了600次,阅读量达116万次。其中,山东省环保厅官方微博也进行了转发。
3月9日下午5点,@菏泽环境发布了名为《关于山东巨润建材有限公司氮氧化物在线监测数据超标问题的说明》的一则长篇微博,称涉事企业承诺于3月31日前完成限期治理任务,并保证如逾期不能按时完成治理任务,愿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法律后果。
多方参与、互推互动的模式在这里得以完成。
如今,这款APP已经成功促成了400多家大型火电、钢铁、水泥建材、化工石化企业对在线数据超标做出说明,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已经或正在采取整改行动。
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平台,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进行传播,推动各方使用,形成治污减排的动力,最终实现环境改善,这种环保策略已经初见成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