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晴空下看不见的污染
更新时间:2015-08-04 09:17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
阅读:858
进入夏季,晴朗天多了,空气质量连续优良,但不时出现的臭氧污染却不容忽视。北京、上海空气质量发布系统显示,臭氧不时出现超标,甚至替代PM
2.5成为大气首要污染物。合肥市环保局8月3日发布预警称,由于近期高温晴热,局部站点臭氧在11时至17时之间有超标可能,请市民中午减少外出,避免剧烈运动。
臭氧污染与雾霾不同,会悄悄出现在晴朗天气中。臭氧产生于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之间的光化学反应,其过程需要足够的光照和温度。近地面的臭氧污染主要源于人类生产生活。有空气参与的燃烧,就会产生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则来源于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装修、喷漆等。
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将细颗粒物、臭氧、一氧化碳等指标纳入监测。根据新标准,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在160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为优,160至200微克/立方米为良好,超过200微克/立方米则造成污染。
臭氧的毒性主要体现在强氧化性上,浓度超标,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如对眼鼻喉、呼吸道等产生刺激。除了对人体造成伤害,由于臭氧是氧化性极强的催化剂,对金属、材料等均会产生腐蚀作用。同时,臭氧可促使空气中大量气体污染物转化为颗粒物,其中大部分即成为PM2.5。因此,近地面臭氧浓度如超标,其危害程度不亚于PM2.5超标。
臭氧超标主要发生在5月至9月。午后到傍晚,为臭氧的浓度峰值时段。一般情况下,室外比室内浓度更高,下风向比上风向浓度高。专家建议,除了政府采取工业、机动车污染防控措施外,公众预防臭氧污染最好的办法是减少户外活动。
另外,近地面的臭氧污染与距离地面约30公里的高空臭氧层,分别对地球生物的影响发挥着“魔鬼”与“天使”的作用。臭氧层是在雷电、太阳高能射线辐射等自然条件下产生,可以吸收紫外线、X射线等99%的短波射线,成为地球的“保护伞”。全球环境气候变化引起的臭氧层空洞问题,正成为人类面临的一大课题。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