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压之下何以生存 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更新时间:2015-08-06 08:25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
阅读:526
环保部日前公布了一批环评结果,其中“伊犁新天20亿方煤制气项目”和“山西潞安煤制油项目”2项目环评不予批准。据了解,两个项目均未批先建,其中伊犁项目开工完成超过80%。
至此,今年的煤化工项目环评“闯关”,无一通过,业界为此震动。北控集团鄂尔多斯40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中海油大同40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的最终结果至今未公布,但媒体了解到,这两个项目在专家环评会上受到质疑,闯关结果难测。
未批先建、事后闯关,这在地方政府支持的一些大型项目上较为常见。不料,此次环保部“不给面子”,对已建、未建的煤化工项目均痛下杀手——这意味着中国环境监管的趋紧趋严。
2015年5月,国家能源局印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2015-2020年)》,提出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提升现代煤化工技术水平和能源转化效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2014年,中国去煤炭需求下降近3%,而煤炭业转型的一大趋势煤化工则在6年后再度重启。煤化工行业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大户已经引起业内的关注。
与传统石油化工行业相比,煤化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很大。目前新型煤化工如煤制油、煤制气和煤制烯烃都是在煤制甲醇的基础上进行的,必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根据行业的平均水平,一吨煤制烯烃约产生11.1吨二氧化碳、煤制油8.7吨、煤制天然气8.25吨,因此在国家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作为碳排放大户的煤化工未来面临的减排压力在所难免,加快碳减排技术的创新、降低碳捕捉和封存成本成为煤化工行业的重点。
在重重压力之下,未来我国煤化工行业的发展之路如何走?
目前我国煤炭消费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占到2/3,而煤炭利用方式中,80%以上的煤炭是用于发电、炼钢等直接燃烧的利用方式,效率低下、污染严重。对煤炭进行分级清洁利用的煤化工行业,其用煤量占煤炭消费量的比例还不到7%。随着我国大气环境污染防控力度的加大,加快煤炭资源利用方式从传统粗放向高效清洁利用的转变迫在眉睫。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升级
提高地区现有煤化工产业的加工深度,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重点整合区域内煤化工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资源就地转化率和资源产出率。
关注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把控煤化工发展方向
充分考虑地区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以总体水资源规划为指导,定位地区煤化工产业发展方向,以充分利用地表水求发展,把保护水资源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前置地位。同时,充分考虑当地环境的承受容量,坚持发展循环经济,搞好资源合理配置,做到煤化工产业“三废”排放的最小化。
注重资源良性开发,实现社会经济、生态多赢局面
加强资源循环和能量梯级使用,积极构建开放式产业链,不断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实现煤化工与建材、石油天然气开采、煤层气开采、化工、农业、食品等行业之间的循环利用。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工艺,降低废弃物产出率,加强“三废”治理和循环利用,实现“三废”无害化处理,减少污染物排放。
加速煤化工多联产项目建设,促进产业耦合发展
依靠煤液化、煤基甲醇和二甲醚、煤炭焦化等煤化工技术,在单位工艺(如有煤气化和气体净化)、中间产物(如合成气、氢气)、目标产品等方面的互补性。将不同的工艺(包括产品再加工,如甲醇制取醋酸等)进行优化组合实现多联产,提高煤化工项目的经济性和抗风险能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