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下也有污染 夏季午后臭氧成空气污染祸首
今夏的第一波热浪持续袭击宁波。宁波市的空气通透,出现了美丽的蓝天白云。但是,骄阳炙烤下,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污染物———臭氧,正悄悄地对我们的环境和健康构成威胁。
专家称,臭氧是一种气体,跟PM2.5相比,更难预防,但臭氧浓度有规律可循,白天随着气温升高、紫外线辐射的增强,其浓度也会不断增加。通常下午2时至4时浓度会达到峰值,而室外的臭氧浓度比室内高,因此,市民尽量避免在这个时间段外出。
现象
即使空气质量优,臭氧也可能超标
昨天,记者从市环境监测中心获悉,7月24日前,宁波市多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但从7月25日开始到8月4日这连续11天里,空气质量出现了下降。11天里,有10天空气质量为良,其中7月29日那天全市平均AQI(空气质量指数)为115,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7月26日、27日、31日、8月1日这4天,AQI指数为99,99,98,97。根据AQI指数51-100为二级良,101-150为三级轻度污染,这意味着,当天的空气质量已经接近轻度污染的临界点。
记者注意到,这11天里,首要污染物均为臭氧,臭氧浓度较高的时段大多出现在下午2点至4点这个时间段里。例如,8月4日下午4点,慈溪实验小学站点,AQI指数为133,空气质量等级为三级轻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臭氧,当时的臭氧小时浓度值为213微克/立方米。
专家告诉记者,夏季阳光照射强烈的午后,即使全市平均AQI为优,也难免会在个别时间段出现臭氧超标。以8月5日为例,当天全市平均AQI指数为优,但个别站点的午后时段臭氧浓度也出现了超标。例如,8月5日下午3点,慈溪环保大楼站点,当时的PM2.5小时浓度值仅为41微克/立方米,但臭氧小时浓度为206微克/立方米,也显示为超标。
分析
臭氧在郊区比中心城区浓度高
说到了臭氧污染超标,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臭氧是如何形成的呢?为此,记者请教了市环境监测中心自动监测室的相关专家。
专家告诉记者,在气温高、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的情况下,汽车尾气、石油化工等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高温、强光辐射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易形成以臭氧污染为主的光化学污染特征。
臭氧浓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情况下,温度高、光照强、臭氧生成条件充足,臭氧的浓度值将明显较高,因此在午后的2-4点到达最高值。
专家还指出,由于臭氧不稳定的特性,使得臭氧跟人口密度和风向有关。人口密度高的地方臭氧消耗得快,例如臭氧容易与一氧化碳结合成为二氧化碳,在其他污染物浓度高时,臭氧也能很快被消耗掉。而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在臭氧的作用下,发生二次反应,生成二次粒子,又成了PM2.5的主要组成部分。
而风向的变化,会将臭氧污染吹到树林中集聚,这就是臭氧为什么在郊区比城市中高的原因。而另外一个原因是,郊区的工业企业和车辆较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浓度比较低,因此,臭氧不容易被快速消耗。
提醒
夏日午后应减少外出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臭氧的1小时最大值不超过200微克/立方米,8小时均值不超过16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为良。不过专家称,从监测的数据看,宁波市大气中的臭氧小时浓度超标时的数据基本都在200出头,也就是刚好到轻度污染的临界点。数据显示,春季臭氧容易超标。今年5月份,宁波市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为21天,4月份为16天。
臭氧无色无味,如果超标,可能会强烈刺激人的呼吸道,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引发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对人体皮肤中的维生素E起到破坏作用,致使人的皮肤起皱、出现黑斑。专家称,臭氧超标的防护远比PM2.5的防护难,戴口罩也无济于事,因为臭氧不是颗粒物,口罩无法过滤。不过,市民也不用过于担心,臭氧浓度的变化具有很强的时间规律性,市民是可以预防的。臭氧浓度和日照有很强的相关性,清晨臭氧浓度是非常低的,随着气温升高,紫外线辐射的增强,臭氧浓度会不断增加,在14时到16时浓度会达到峰值,此后随着紫外线辐射减弱又逐渐降低。一旦温度降低,光照减弱,臭氧浓度会迅速降低。
当臭氧污染发生时,儿童、孕妇应该避免户外活动,尽量留在室内,因为室内的臭氧水平通常要低于室外。
此外,夏季午后的锻炼应尽量选择在室内,不仅可以预防中暑,而且还可以防污染。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