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西部弃水有三方面原因 多措并举方能破解此顽疾

更新时间:2015-08-12 13:49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阅读:513 网友评论0

      我国部分区域存在顽固的水电弃水问题,特别是西部的云川两省,枯水期每年平均大约要弃水300亿千瓦时左右,丰水期弃水量更高达500亿千瓦时。水电弃水是多重因素使然,我们应该本着和谐、共处的理念,共同解决西部水力发电的弃水问题。
  
  水电为什么会弃水?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电力市场需求不旺,电量消纳比前几年有所下滑。今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仅增长1.5%,引发水力发电弃水量增加。目前我国电力结构正处于一个长期而困难的调整期,各类电源都在持续高速发展,占据目前电力生产和供应市场主要份额的煤电机组,尤其是优质高效的机组,还在继续核准和建设,这也对水电的生产、上网和销售造成了冲击。
  
  其次,目前水电装机容量只占到全国装机容量的21%左右。虽然去年发电量达到万亿千瓦时,但水电仍然只占全社会发电量的17%左右,没有突破原有比例的指标。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水力发电厂建设未能与电网配套同步投产,限制了一部分容量上网和外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有好几个,一是一些重大水电外送工程的潮流、技术路线、送电容量等争议较大,没有得到及时核准,建设缓慢。二是新建设的水电站与原来可研阶段对应的电价送出项目建设周期有差异,由于施工速度、建设质量以及生产运行准备等方面的原因,新建水电站都比可研报告确定的合理工期提前了一年到一年半,致使一些水电站无法及时通过电网送出。
  
  再次,虽然电网公司每年尽力优化调度,但由于涉及各种电源结构的利益问题,合理调度并非易事。与此同时,投资者建设的一些中小水电站,由于网络结构和地区销售、调度的问题,弃水比例可能会高于大型水电站。也有一些中小型水电站上网电价过高,别人不愿意接受。这就需要各个投资者努力协调好电网经营企业区域内的水电销售工作。在当前条件下,流域公司与水电厂的上网电价竞争意识不强。但企业都应该尊重市场规律,服从调度。
  
  怎样才能实现西部地区水力发电少弃水呢?
  
  一方面是要正确向政府部门反映情况,加快水电站高速通道的规划、审核、核准工作,确保高等级电网及时建成,并按水电站投产的要求及时送出。为此,要把可研审查阶段留在本省和本地消纳,完不成上网水电消纳任务的要及时向地方和中央政府报告,再建设其他通道,做好“十三五”水电发展网架结构的规划、统筹。
  
  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电力交易市场的重要性。水电站发电成本确实很高,电网经营企业要在市场中发挥主体作用,做好区域交易、省级交易和地市级交易电量的上网及电价结算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电网经营企业要主动介入,能监局在区域交易中也要发挥积极作用,尤其是要合力解决好价格和电量问题,提高大区间的电量交换,例如四川水电消纳不了,可以送到西北电网,西北电网按照价格能够接纳,电网结构允许,就可以输送。国家按照外交政策确定的方向建设电网,进行电量交换,比如说怒江3000万千瓦水电,云南消纳不掉,肯定要向缅甸、老挝等国家送电。我国目前直接形成联网的五个国家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缅甸、印度和土耳其,其中印度和土耳其更是与“一带一路”战略相关联。
  
  最后,要加大对水电的宣传力度。水电的可用性、经济性乃至电能的质量均属上乘,对电网的稳定调控能起到很大作用。后期的水电站,西部现在开发了3亿千瓦,还剩下的2.2亿千瓦大部分位于四川、云南和西藏,其中70%在西藏,希望这些水电资源能为国家的能源结构调整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西部弃水有三方面原因 多措并举方能破解此顽疾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