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拟推“环保巡视”强力治污
外媒称,虽然北京启动了今年第二个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这是最高级别的污染预警)但雾霾19日依旧出现。不过,当天的污染水平比几周前曾达到的峰值要低一些。
据法新社12月19日报道,此次红色预警将从12月19日7时一直持续到12月22日24时。红色预警启动后,北京有关部门要求施工工地停止室外施工作业、机动车实行单双号限行,全市的中小学也将停课。19日当天,经常堵车的北京街头的交通状况确实有所改善:全市机动车中有大约一半因为限行而无法上路行驶。
报道称,虽然带着煤烟味的雾霾影响了人们的视线,但是当天污染物的浓度比几周前的峰值要低得多。据美国大使馆提供的参考数据,19日上午PM2.5的浓度约为每立方米260微克。不过,到了中午,这一浓度下降到了每立方米140微克。虽然这一浓度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立方米25微克的安全值相距甚远,但它与12月初高达每立方米600微克的峰值相比已经低了很多,而且当时并没有启动红色预警。
民众普遍认为,北京的空气污染主要源于燃煤发电厂以及周边的工厂。
报道称,煤炭是中国第一大能源,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超过60%,中国也因此成为全球第一大污染国,它承诺在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
另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2月20日报道,中国环境保护部将从明年起,对省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开展环保督察巡视,按照中纪委派出巡视组的方式,推动地方政府落实环保的主体责任。
报道称,开展环保督察巡视是中国“十三五”规划有关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的举措之一。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19日在第十七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透露了上述消息,但没有提供更多详情。中央巡视制度被视为中纪委反腐的“利器”之一。环保部采取类似方式督查环保工作,可能预示一批环保不力的官员将受到严惩,借此震慑治污不力的地方和部门。
目前,中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吴晓青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速度、幅度与公众预期仍存在相当差距。
他表示,生态环境支撑了中国3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现状再也无法支撑粗放式的发展需求,因为已经没有多少环境容量可供使用。
他说:“实际上,我国还是世界环境压力最大,环境矛盾最多,环境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
吴晓青举例说,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去年31个省会城市及直辖市中,仅有两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在32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有123个城市的PM10浓度不降反升,大范围灰霾天气不断发生。
报道称,此外,能源的过度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巨大的现状还没得到根本改变。吴晓青列举数据说,中国去年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的13%,却消耗了全球23%的能源,46%的钢,接近60%的铁矿石和水泥。煤炭消费总量也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居世界首位。
为此,吴晓青认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而要在“十三五”时期实现环境改善,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吴晓青说,具体措施包括逐步建立地方领导干部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的离任审计制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企业,探索建立赔偿制度;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对党政领导和工作人员实行最严格的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实现各级各类监测数据协同的互联共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