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病”需快治 更需长期调理
据环保部卫星遥感监测结果显示,12月19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灰霾面积为56万平方公里,20日扩大至66万平方公里,重霾(重霾就是空气相对湿度小于等于80%,且能见度小于2公里)面积由36万平方公里扩大至47万平方公里。
12月份以来的雾霾多次频发,不禁让我们感叹:我们的空气怎么了?什么时候才能深吸一口以前我们并不在乎的空气?现在空气生病了,作为我们生命的陪伴者,我们得及时给它治疗,再经过长期的调理,使其不再犯病。
最近,多个城市的机动车限行、路面洒水抑尘、相关企业停工停产等应急措施接踵而来。说明我们的政府对这种空气病治的及时,但是临时性的救助只是起到缓解作用,要想根治还需我们多方用药,长期调理。
一、做好顶层设计,把空气治理统一到中央层面,通过完善的制度、监督、考核机制达到层层重视、层层治理的效果。污染是自由流动的,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城市之间也是如此。个别省市的治理并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要通过统一的立法,让全国的城市有差别的同步推进。比如对全国企业工厂的废气排放进行统一标准,严格约束;加强对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把空气污染指数纳入干部考核机制中。
二、逐渐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从能源结构上来看2014年美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消费占36.4%,天然气占30.2%,煤炭占19.7%,而2014年中国石油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7.5%,天然气占5.6%,煤炭占66%。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因素。这就需要我们政府加大财力投入,积极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对于居民冬季取暖燃煤,要加快推进天然气设施建设,尽快实现集中供暖。
三、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对私车的限制。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私家车成为人们普遍的交通工具,与之带来的是交通的拥堵和大量尾气的排放。我们可以通过合理规划道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举措,使人们感受到公共交通的便捷而自觉选择。
当然治理“霾病”不能操之过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洛杉矶从1943年第一次出现雾霾,到1970年《清洁空气法》正式出台,再到1990年一级空气污染警报完全消除,历时近半个世纪。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开始,通过多方协作,把过去的空气一点一点找回来。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