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2030年 如何实现空气质量达标?
2月23日,中国清洁空气联盟发布了由清华大学、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清洁空气创新中心共同研究编制的《京津冀如何实现空气质量达标?——基于情景分析的京津冀地区PM2.5达标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提出了京津冀空气质量达标的路线图。
根据环保部在2013年提出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时间表,京津冀地区需要制定中长期达标规划,力争2030年所有城市达到国家标准,即实现PM2.5年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目标。
《研究》作者、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分析,单靠末端治理,即使最佳可行技术全部实施,也不可能实现京津冀地区2030年空气质量达标的目标,要实现达标必须同时大幅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建议方案
《研究》提出,京津冀地区未来长期发展模式走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高耗能工业产量不再增长或者开始下降,重工业占主导位置的模式在2030年之前实现转型。
具体而言,北京除了环境友好、低资源消耗的以城市为最终服务群体的城市工业以外,其他工业基本不再存在。
天津市已有的大型重工业将不再继续发展,不再新建类似产业。2030年钢铁年产量控制在2000万吨以内,水泥年产量控制在4000万吨以内,平板玻璃年产量控制在2300万重量箱以内。
河北将持续发展综合性的工业体系,高耗能、高污染的“两高”行业产品产量得到控制,2030年钢铁年产量控制在12000万吨以内,水泥年产量控制在7000万吨以内,平板玻璃年产量控制在28000万重量箱以内。
“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会带来能源需求格局的变化,随着京津冀一体走向高端经济模式,其能源需求量也将在2030年基本达到峰值。”姜克隽指出。
姜克隽分析,相比2012年,京津冀地区2030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从73.1%下降到30.7%,天然气比例从7.8%上升到28.6%,调入电比例从4.4%上升到15.3%,可再生能源比例从1.1%上升到3.7%。
其中,北京市2030年的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相比2012年从29.2%下降到1.9%,天然气比例从25.2%上升到39.7%,调入电比例从13.6%上升到18.8%,可再生能源比例从0.4%上升到1.5%。
天津市2030年的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相比2012年从62.0%下降到24.2%,天然气比例从9.3%上升到30.8%,调入电比例从2.5%上升到10.5%,可再生能源比例从0.3%上升到1.1%。
河北省2030年的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相比2012年从84.5%下降到40.8%,天然气比例从4.0%上升到24.9%,调入电比例从3.0%上升到16.0%,可再生能源比例从1.5%上升到5.3%。
建议所有燃煤发电实现超低排放
“为了实现2030年空气质量达标,京津冀地区在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前端治理措施外还应将末端治理措施全面实施到位。”解洪兴介绍,建议京津冀地区所有燃煤发电实现超低排放。
《研究》建议,河北、天津的钢铁企业全面升级改造安装高效除尘器,如袋式除尘器、电袋复合除尘器等,加强无组织排放管控。钢铁企业烧结机全面安装脱硫设备脱硫效率不低于85%。
同时,河北、天津的工业窑炉全面升级改造为袋式除尘器或电袋复合除尘器,水泥行业全部开展低氮燃烧技术和末端脱硝治理。
“京津冀地区全面淘汰中小锅炉及落后炉型,剩余大型锅炉全面开展脱硫、脱硝及除尘升级改造。”《研究》作者、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建议,天津、河北的炼焦、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平均去除效率不低于70%。
《研究》提出,京津冀地区交通污染需要得到有效控制。2030年,汽柴油油品升级工作全面完成,在用车均可实现“国VI”或更严格的排放标准。
其中,2030年,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676万辆以内,城市公交承担率达到41%以上,节能小汽车比例达到50%以上,电动汽车比例达到40%以上。
此外,解洪兴强调,“京津冀的清洁空气之路将有赖于其产业结构的清洁化,其中服务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