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降半 “深圳蓝”是如何炼成的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说,“珠三角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系统地研究大气污染治理问题,十几年的时间取得了今天这样一个成绩,这也增加了我们解决雾霾的信心。”
据省环境监测中心透露,近10年(2006—2015年)来珠三角PM2.5区域年均浓度呈逐年波动且整体下降的变化趋势。在珠三角各个城市中,深圳大气治理最为明显,2015年降至29.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为副省级以上城市最优。“大运蓝”之后,“深圳蓝”又火起来,这种以蓝天、白云、碧海、绿树为主的图片通常通过深圳人的“朋友圈”传遍全国,成为特区的另一种软实力的体现。
成绩 诠释“库兹涅茨环境曲线”
10多年前,深圳的灰霾天数最高达187天,而去年为35天,为23年来最少;PM2.5最高浓度62微克/立方米,2015年降至29.8微克/立方米,比上世纪90年代还少。而2005年以来深圳GDP增长了3.5倍多,去年破1.7万亿元。
记者查阅根据国家环保部2月4日发布的监测通报发现,深圳是11个2015年空气质量达标的全国城市之一,和其他城市不同,深圳经济密集度最高,深圳县域面积承载着省级的经济总量。
省环境监测中心专家钟流认为,正是广东绿色发展的理念和举措不断强化,加快描绘出了“库兹涅茨环境曲线”(环境质量同经济增长呈倒U形曲线关系)的后半段上扬曲线。而深圳则是这一曲线的典型。
过去5年,深圳积极落实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实施了大气环境、水环境、绿化美化三大提升行动,出台了大气质量提升40条、水环境治理40条等系列措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其中,深圳空气质量大幅提升。空气质量居国家74个重点监测城市前列。
深圳绿色福利持续增加,建设了全世界唯一一个位于城市中心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至去年底,深圳全市公园总数达911个,是全国公园最多的城市。深圳已建成2400公里绿道,总长和密度居珠三角城市首位。
经验 调整产业能源结构十几年前已经开始
根据统计数据,上世纪90年代,深圳灰霾天数开始上升,在2004年达到最高点187天,创历史最高水平。为此,深圳早在10多年前,就开始坚持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科学制定行业减排路线图,大力治理重点行业污染。
深圳市长许勤曾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介绍,深圳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能取得较好成绩,最重要的原因是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而且,深圳综合运用多种经济手段,充分调动市场和社会的积极性,比如先行先试碳交易,迈出用市场机制促进低碳发展的第一步,推广基于市场化运作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
在生态文明顶层设计方面,深圳市在2007年树立了“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理念,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2007年深圳便建立了直接对党政领导一把手考核的环保实绩考核工作机制。从2013年起,环保实绩考核全面升级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并顺利对全市10个区(新区)、16个市直部门和12个重点企业开展年度生态文明建设考核。
2012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不对大鹏新区进行GDP考核,这是迄今为止深圳市唯一不考核GDP的新区。与大鹏新区紧邻的盐田区成为了华南地区首个国家级生态区,拉开了建设“美好城区”的大幕。此外,福田、罗湖、南山等区也都成为“生态区”。
自2012年起,市政府定期召开环境形势分析会已成定例,这在全国主要大中城市中也属首个。而在环境立法方面,深圳在绿色低碳发展、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生态文化、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标准。
未来 争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深圳也始终认识到,目前环境污染和公共安全、城市治理仍是制约城市发展的三大短板。
按照深圳“十三五”规划,深圳要率先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城市。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争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发展低碳经济,创建国家低碳发展示范区。
实际上,未来,深圳的环保工作难点在于治水。有一个绕不过的城市痛处——水环境治理。虽然近年来不断加大投入,水环境质量得到逐步改善,但是部分河流仍然污染严重,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2015年,一项总投资800多亿元,将历时5年的治水工程拉开了帷幕,有望弥补上深圳生态城市建设最短的这块短板。
深圳市人居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将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实施最严格的源头保护、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生态红线管理,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全面实施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投入机制,健全环境监察体制,强化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加强基层执法能力。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推进排污权交易实质运行。进一步推动环境信息公开。“我们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准入门槛制度。”
■延伸
深圳“治气”为何越来越让人服气?
800多家家具企业,560多家撤搬涂装生产线
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环境质量提升过程中,家具行业的发展历程最具代表性。
深圳曾经是全国最大的家具出口基地,家具行业是深圳市的重要传统产业。2008年产值高达850亿元。但家具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油漆,不仅造成周边居民投诉,也成为深圳大气环境中VOC及PM2.5的重要来源。
深圳政府结合产业升级与落后产能淘汰,通过提高排放标准、推广水性涂料、财政补贴清洁生产改造、加强环境执法等手段全面治理家具行业污染。
从2010年开始,深圳800多家家具企业中,共有565家撤除或搬迁涂装生产线,全行业关停112条无牌、无证涂装生产线。目前,深圳家具企业全部完成喷涂工艺清洁生产改造或尾气治理,每年减少VOC排放3万多吨。
除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外,深圳市坚持优质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发展战略。
机动车是大气污染另一个主要来源。深圳市机动车每年的增幅均在15%以上,2016年汽车保有量全国第3,车辆密度高居全国之首。为控制机动车污染,深圳市实行车辆限牌和主城区限行,并利用特区立法全面开展车用燃油抽检工作,确保燃油质量,加快提升新车和燃油标准。此外,还通过加大财政补贴,扩大限行范围等措施,促进黄标车提前淘汰。2015年,深圳市实现了黄标车的全淘汰和全禁行。
同时,深圳市还注重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现在成为全球新能源公交车投放最多、运行效果最好、管理最规范的示范城市。到2017年,深圳将计划实现公交行业全面电动化。
此外,结合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二线等重大工程项目,深圳市不断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全面实施电厂、锅炉及民用燃料LNG改造工程,积极推广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和港口作业机械。经过10余年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深圳市形成了以电和LNG等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现在,全市重油使用量减少300万吨以上,天然气占一次能源使用比例由2004年的不到1%上升到2014年的8%左右,近两倍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4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将“蓝天工程”作为十二项重大民生工程之一,计划3年内投入135.4亿元财政资金用于船舶、新能源车推广等大气环境治理和科研监测能力建设等。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