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油气田真空制盐技术 领跑中石化清洁生产
似一股春风,从中国石化川西主力气田——德阳气田吹来,飘荡在四川经济的腹心地带,护佑一方的绿水良田和密林青山,她的名字叫做清洁生产。
真空制盐技术,这项全国首创的气田地层水综合利用技术,走进了记者的视线。
日前,在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川西采气厂地层水综合利用站,该厂安全环保总监、站长牛德法对这项蛮“牛”的技术津津乐道:“通过真空制盐技术将氯根转变成盐,使处理后的外排水氯根、COD、悬浮物含量均能达标,解决了我厂高氯根地层水外排的环保隐患,实现了油气田清洁生产。”
说起这项技术的研发和完善,并不简单。
在天然气钻采过程中,高氯废水是一种较难处理的废水,浓度高,水量大,温度高,具有腐蚀性。多年来,高含氯离子地层水处理,一直困扰着国内各大气田的污水治理。
2012年4月,中国石化川西采气厂率先在国内将治盐工艺成功应用到油气田地层高氯废水处理中。在废水产生量较大的新201井,川西采气厂携手自贡轻工业设计研究院,建成了中国石化首座高氯废水无害化处理站。这项工艺是利用低温多效蒸馏技术治理油气田废水,蒸发水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其结晶盐可作为工业原材料重新利用。
“国内其他油气田没有办成功的事情,在川西实现了。”说起这项“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利国利民利企的技术,川西采气厂厂长江健言语中充满自豪。
自中国石化在四川盆地西部开展天然气会战以来,川西采气厂作为中国石化旗下一家生产天然气的企业,把“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的工匠精神,运用在这项气田环保技术中,不断对其加以改进和完善。
据介绍,由于一期工程是首次引用多效蒸馏工艺来处理气田高氯根地层水,经验匮乏,经过长期试运行,不断摸索与总结经验,在经历一系列整改后,在站场设备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可稳定达到每天360立方米的处理量。
既要环保,也要节能,接下来的工作马不停蹄。
川西采气厂地层水综合利用站根据运行期间跟踪情况,地层水综合利用站一期工程瓶颈日耗气6000立方米,日耗电4500度;二期工程平均日耗气13900立方米,日耗电14500度,后通过变频技术改造将日耗电降低至10800度。
为了使站场工艺更贴近生产实际,并降低环保风险,他们又对不能满足生产实际的工艺流程提出整改意见。前后整改优化工艺达50余次,通过工艺优化,为推广气田水真空制盐积累了经验,并提炼出“六稳定一畅通”的操作标准。
自该操作标准指导生产以来,蒸馏系统装置的地层水日处理量从最初220立方米提高到360立方米,检维修周期由半个月提高到一个月,检修所需时间由两天缩短至一天,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生产时效,系统装置得到高效运转。
在循环水、干燥车间实施两批变频改造工程,对冷、热水泵、风机加装变频设施,日省电可达3700度。牛德法说,并且成功论证出外排水氨氮达标处理技术,有效解决了地层水综合利用站外排水氨氮超标的难题,保证了在线监测优质达标。
生态、社会、经济三方效益,一个都不能少。牛德法告诉记者:“真空制盐工艺处理地层水后,主要生成工业盐和冷凝水,工业盐经检测均可达到工业盐优质水平,通过在盐业管理部门办理合法销售手续后,外销至专业单位作为工业原料进行处理。”。
对气田地层水的综合利用,只是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近年来积极采取开门搞创新、积极研发环保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取得显著生态、社会和环保效益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实施井下节流、低压井站撤并、机泵变频控制改造、井站LED节能灯应用和甲烷气回收等节能低碳项目,仅在2015年就节约标煤1136吨,减排1520吨CO2e。外排地层水达标率达98%,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2016年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西南油气分公司将认真落实节能低碳措施,积极挖掘节能低碳潜力,不断提升用能效率和减排水平,有效推进分公司绿色低碳发展战略。”西南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实施“能效倍增”计划为抓手,突出节能减排能力和体系建设,深化从严精细科学管理,大力推进节能低碳技术进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总量,全面完成年度考核目标,切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战略。
从2016年起,该公司正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天然气回收、余热余压利用、采注输系统能效提升以及太阳能等新能源利用等工作。
实施成功实施安装隔音罩、消音器等钻井实验性降噪工程;加大推广钻井泥浆和压裂液的重复使用,在减少耕地征租的同时,降低土地使用成本,一项项节能环保举措接踵而至……
不断创新研发气田环保新技术新工艺,在节能减耗上持续领跑中国石化油田企业的清洁生产,西南油气田目光坚毅,一马当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