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行业节能环保新趋势
“十三五”期间,国内改革及低碳环保等政策措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石化行业的走向,特别是行业准入、设立碳排放权体系、严格危化品管理、化工园区规范等,要求企业必须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也要付出成本代价。因此,加快开发并推广一批节能减排增效显著、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技术和装备成为必然。
环境资源约束提出新课题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南》(简称《指南》)中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成品油质量升级步伐显著加快,全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1.0%,重点耗能产品单位能耗目标全部完成。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2014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排放量分别比2010年下降15%和2.2%。
与此同时,资源环境约束也成为“十二五”行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在资源方面,原油、天然气、天然橡胶、钾肥等对外依存度较高。国内油气资源劣质化明显,勘探开发难度加大,低油价对投资和生产形成刚性制约,保持国内2亿吨产量难度很大。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进入常规与非常规并重的阶段。非常规资源规模效益开发面临技术和成本双重挑战,短期内难以实现有效接替。在环境方面,2015年全行业能源消费总量5.5亿吨标煤,居工业行业第二;“三废”排放量也居工业行业前列;乙烯、合成氨、甲醇等重点耗能产品能效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普遍存在10%~30%的差距,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较2010年有所增加。
石化行业环保治理的任务很重,全国3万多家企业,存在大量高耗能、高排放的现象,亟待治理和解决。这给行业“十三五”发展提出了更多的新课题,也为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的发展提出了要求。
加快关键技术设备推广
面对“十三五”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胡迁林表示,根据《指南》的要求,今后5年,全行业应加强节能减排相关共性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开发和推广。如加快开发一批节能减排增效成效显著、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技术和装备,在大型煤化工装置上,注重能量系统优化、梯级利用和余热综合利用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开发;在染料、农药等风险大的行业,加强清洁生产技术开发,从源头减少排放;落实大气十条,积极开发VOCs减量化的技术和装备;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开展二氧化碳计量与综合利用技术;有针对性地开发高浓度氨氮废水、含重金属废水、含盐废水治理与资源化,废催化剂无害化和资源化关键技术、产品及设备。
据胡迁林介绍,“十三五”应重点推广的技术和产品包括:冷再生剂循环催化裂化技术、电石炉气制高纯一氧化碳和氢气工业化集成技术、焦化脱硫废液资源化技术、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节能技术、H酸和CLT酸连续化清洁生产制备技术、酞菁类有机颜料清洁生产制备技术、造粒生物质锅炉供热技术、用于黄磷尾气净化的选择性催化连续脱磷技术、高分子羧酸盐农药分散剂系列产品应用技术、工业冷却水处理及系统近零排放技术和含溴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等。
实施重大创新工程
胡迁林表示,“十三五”期间,除突破一些关键共性技术之外,还应针对一些共性问题实施一批重大创新工程。
一是工业废催化剂资源化和无害化创新工程。包括FCC催化剂和废加氢精制催化剂、汞催化剂、烟气脱硝催化剂、汽车尾气催化剂回收利用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和装备的开发。
二是石化工业VOCs减排创新工程。重点突破有机化工、医药化工、涂装等行业的VOCs深度吸收、等离子体强化、生物协同催化、蓄热燃烧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低排放的溶剂和产品替代技术,深度吸收及高效催化降解工艺;建立重点行业VOCs排放及控制全过程监控技术体系。
三是100万吨/年CCS-EOR创新工程。2014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达59.6%,原油供应保障形势严峻。为此,如何提高我国特/超低参透油田开发,是实现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核心问题。二氧化碳驱油对于提高特/超低渗透油田采收率具有明显效果,经地质评价,我国约有100亿吨的石油地质储量适合采用二氧化碳驱油。按全部实施二氧化碳驱油测算,预期可增加可采储量7亿~14亿吨。
依托现代煤化工装置建设和运行CCS-EOR示范项目,在提高油田采收率的同时,又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万吨/年CCS-EOR技术可以实现相关技术的上下游一体化、全产业链应用,这在国内尚未有先例。通过此技术开发,可以研发高压、大排量二氧化碳的捕集、输送、注入、分离回注、存储、二氧化碳检测、监测、防腐等技术和设备,为我国在CCS-EOR领域的技术突破及产业化奠定坚实基础。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