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回收利用还需机制和技术创新
我国已成为城市固体废弃物产量最多的国家。
随着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的不断成熟,城市固体废物在回收利用上,已基本实现垃圾能源化的目标。但是燃烧固废所产生的二噁英因对人体有危害,这就使得中国一些城市的垃圾能源化项目落地困难。比如近日传出,湖北仙桃已开工建设2年多的垃圾焚烧厂,因群众的抗议被迫停建。
其实,不止在湖北仙桃,近年来,随着民众对环境污染认识程度的加强,虽然垃圾能源化项目和垃圾资源化技术越来越成熟,但遭企业和民众的排斥越来越多,这是不争的事实。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在近日召开的2016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清华大学教授钱易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我们在垃圾中回收的金矿,甚至要比天然金矿场的开采量还要多,垃圾再利用,不能只限于焚烧发电。
垃圾资源化前景好
据了解,近几年,从事城市垃圾资源化的企业越来越多,有的已成功上市,有些则濒临破产。
“造成企业的不同结局,技术因素占主导。”清华大学教授刘丽丽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一方面在技术上,我们和国际还存在一定差距,另外,整体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导致项目高成本、低回报。
中国垃圾能源化起步较早,资源化近几年才刚刚兴起,前者由于所产生的严重污染,被排斥在城市边缘,后者由于在政策、需求的压力下,被迫加紧上马,导致运营者凭经验将相关企业的存储、处理环节统一化、城郊化。
“这种所谓的经验,正是将新进企业拖垮的直接原因之一。”湖南万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明果英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垃圾资源化本身的费用就不小,产出的商品又没有太大的市场优势,而垃圾又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集中处理的运输费用就占到很大成本。
明果英认为,与焚烧垃圾不同的是,垃圾资源化,通常运用生物技术,处理过程中基本不排放有害物质,而在城市各区域,实行分布式处理,节约物流成本,更为经济。
“逆向物流”破回收难题
多个企业运营结果都说明,无论是垃圾资源化还是减量化,物流成本都成为制约项目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学术界提出了“逆向物流”,也就是运输单位从生产厂商入手,将商品运输给经销商,再将产生的废物带回做再生处理。而现在的情况往往是满载运行,但是运输结束返回的过程空驶,这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物流资源。
其实某些领域的逆向物流,在中国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十分成熟。北京盈创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总经理常涛以大家所熟知的啤酒运输为例进行了介绍,啤酒在一段时间内,有人提出用塑料瓶装运,但这项工作并没有开展,原因是标准和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现在的情况是,消费者购买啤酒时,都会收到一张押金卡,当消费者退回啤酒瓶时,凭这张卡就可以拿到5角左右的费用。就此,常涛告诉记者:“押金制度吸引了啤酒消费者回收啤酒瓶,但是当人们步入塑料瓶时代时,似乎淡忘了这一机制。”
记者早年在德国生活时,曾和德国的一家人,学会把废旧塑料瓶收集起来,买东西时顺便扔到超市的回收机换取硬币,因为他们的饮料价格中包含了押金,所以回收这件事在每个消费者的心中都已形成习惯。
可喜的是,如今在北京等大城市的地铁站、超市,也开始设置这种回收机,换取的资金不仅可以用来充值公交卡,更可以捐助给慈善机构。
但是常涛告诉记者:“回收企业已经行动起来,但是如果押金、保证金制度不能配套建立,这种回收形式就难以形成持久效应。”
所以说,“逆向物流”听起来很好,但能否将每一位消费者、商家、资源再生企业联系起来,还需要政策、机制的创新。
本土企业任务重
中国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依托优厚的政策、较为成熟的技术,正在逐步走向规模化。而消费者作为资源需求方,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从一定意义上说,垃圾减量化的决定权在消费者手中。
刘丽丽告诉记者,对包括生活、工业、建筑垃圾在内的城市固废资源化项目,欧美国家在管理体系、全生命周期的监管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固废循环体系。消费者已经从购买采用可回收材料生产的产品,到逐渐使用再生资源生产的产品,而企业更是在生产初期,就确定产品材料可回收率。
国外饮品中的易拉罐包装,自产品问世以来就未被放弃。不仅如此,我们常见的苹果笔记本电脑、宜家家居产品等,也都蕴含了再生再造、源头减量、回收再生等循环经济理念。
相比之下,中国的本土企业在资源的循环利用上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对此,刘丽丽认为,由于中国从政策到技术都处在循环经济发展的初期,因此我们不应固守旧有体系,而应该着力制度创新、技术创造、机制推广,打造全新的循环经济体系。
实际上,过去几年里,中国企业在循环经济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十三五”期间,更应着力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涌现更多国产设备,从而压低垃圾资源化工程建设成本。此外,从源头减量、消费者责任制建设等方面,建立健全相关机制。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