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涝真的无药可治?
近期,强降雨席卷我国多地,不少城市再现“雨后看海”尴尬,内涝严重,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又一次暴露无遗。
舆论普遍认为,造成城市内涝虽有客观原因,但人为因素才是最主要的原因。长期以来,一些地方“重显绩、轻潜绩”“重地上、轻地下”,将城市表面“打扮”得光鲜靓丽的同时,对于看不见的地下排水管网设施投入严重不足,欠账较多。现有的地下排水管网在强降雨面前,往往不堪一击。
同时,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过程中,不少地区规划缺乏合理性,城市无序扩张。植被遭到破坏,城中河道、湖泊被填屡见不鲜,导致生态系统自有的渗、排水机制被打破。强降雨一到,无处可去的雨水只得汇聚于低洼之处,内涝几乎不可避免。
在一次又一次遭遇内涝之困后,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必须认真反思,逢雨必涝是否真的无药可治?对症下药地治理城市内涝,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加强城市地下排水管网的建设,补齐城市短板。这是应急之举,也是长远之策。
古人常讲“天人合一”,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各地还应反思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杜绝城市无序扩张。要采取保护植被、疏浚河道、退地还湖等措施,恢复生态系统本身的渗、排水功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北京市近期的强降雨让人印象深刻。暴雨依然汹汹,然而,今年的“7·20”却不再是4年前的“7·21”,长时间强降雨没有使得城市瘫痪,积水情况明显好转,北京市在地下管网和排水设施建设上的努力初见成效。
围湖造田导致湖北省湖泊数量减少、面积萎缩,防汛功能退化。今年湖北省破垸分洪,重新打通梁子湖和牛山湖。由“堵”到“疏”,体现了湖北省防洪理念的变化,也彰显了尊重自然规律的必要。
这些都是我们面对自然的自我调整,归结为一点,就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并尽可能地弥补我们在这方面的过失。事实证明,这些措施行之有效,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作用。北京、湖北等地的做法,应该引起正在遭遇内涝之困的各地反思。
受“厄尔尼诺”影响,今年我国气候较为异常,未来部分地区依然会有强降雨,可谓汛情严峻,防洪排涝压力巨大。我们希望,各地能认真总结强降雨之后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加强城市地下管网和排水设施的建设,同时,顺应自然,恢复生态环境自身的调节机制,让城市内涝“老大难”不再难。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