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再深也得往前蹚
茅洲河的水很深。
作为深圳市最大的河流水系,茅洲河曾哺育了两岸居民,而如今却是满河垃圾淤泥,污黑酸臭,哭泣的茅洲河,流着黑色的泪,威胁着流域内300万人的生活环境。
茅洲河治理工作,多年来一直不曾中断。而“久治不愈”,确实是因为碰到了不小的困难。污水处理和截污设施缺口大、征地拆迁进展慢、底泥和污泥处理难等问题,哪一个都不好办。更别说这条河的治理,还关系到广大市民,需要与诸多单位协调,还牵涉到与兄弟城市的联动治污。可以说,茅洲河治理任务的“水”很深,面对的人、事、物的矛盾错综复杂,须得理清头绪,有条不紊地解决。
说到治理黑臭水体,很多地方都觉得是块难啃的骨头。但路再难,总是人走出来的。浙江通过开展“五水共治”,仅用两年时间就使浦阳江的出境断面水质从Ⅳ类上升到Ⅲ类。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把浙江的成功经验归纳成40个字:质量导向系统治理、水陆统筹防治并举、党政同责层层落实、建章立制严格执法,市场导向全民共治。在今年4月召开的全国水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上,浦阳江边的考察者中,就有来自深圳的代表。深圳人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浙江能做到的,深圳为什么做不到?
其实,深圳本应有自己的底气。首先,政府对治理茅洲河非常重视,舍得投入。早在2013年3月启动的《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2020)》中,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被列入其中,而且成为10个省级挂牌督办重点环境问题之一。同年,深圳就启动长度为18.85公里的茅洲河中上游段干流综合整治,项目总概算17.49亿元,相当于1公里约花费1亿元。其次,机构设置有保障。2011年上半年,按照深圳市的统一规划,深圳下辖各区的环保和水务部门合并,实现了强强联合,突破了“多龙治水”的困境。这些都是国内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优势。
榜样的力量大过天。有浙江成功治水的经验在前,深圳也应该有治好茅洲河的决心和信心。根据国家“水十条”和广东省考核目标要求,茅洲河必须在2017年底基本达标。作为我国第一批环保模范城市之一,深圳市还在努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在快速发展中保障生态资源永续发展,它不乏经验;同时,深圳“创新之都”的形象也早已深入人心,在不断引领“智造”升级方面,它走在前列。我们期望深圳市在环境治理方面也发扬创新精神,下好茅洲河治理这盘棋,为全国其他地方开展水污染治理树立新的标杆,在解决环境治理难题方面为其他地方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