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秸秆还田率逾九成
每年的收获季节,都是秸秆焚烧污染防控工作最繁忙的日子。往年,为保护蓝天白云,江苏省连云港市都要抽调大量人员严防死守,确保麦收期间不烧一把火、不冒一股烟。今年,秸秆综合利用变堵为疏。
今年夏季,连云港秸秆综合利用仍以机械化还田为主,离田利用为辅。全市落实打包机20台套、大中型拖拉机近9000台套、还田旋耕机4000台套,基本满足夏季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需要。
目前,秸秆还田340万亩,还田率达90.2%,离田利用达10万吨,其中两灌沂河淌沿线19万亩小麦离田利用约6.5万吨。离田方式采用与相关企业签订作业合同的方式,由企业负责离田打包。
据介绍,连云港市将逐步完善秸秆收储用体系建设,扩大“五有”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合作社)数量,确保各乡镇年秸秆综合利用能力达到5000吨以上。东海县龙源生物质电厂、赣榆区协鑫生物质电厂等收购大户将会收购秸秆1.5万吨以上。
同时,连云港市将强化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三县及赣榆区各建成万亩连片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10万亩。此外,全力推进两灌沂河淌地区秸秆捡拾、打捆离田工作,大力发展秸秆草编产业,力争赣榆区、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草编产业分别实现年利用水稻秸秆10万吨、2万吨、2万吨和4万吨。
据了解,连云港今年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全市从事稻麦秸秆收储初加工的综合利用企业(合作社),年秸秆利用量达2000吨(含)以上补助5万元、5000吨(含)以上补助10万元、1万吨(含)以上的补助15万元(在沂河淌地区收储的秸秆不计入总量核算);对在沂河淌地区实施打包离田作业的主体按照作业面积给予定量补助;对全市从事秸秆运输的车辆,发放秸秆运输绿色通道通行证;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的加工利用主体用电享受农用电价格。
连云港市还将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监管数据化网络试点,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收储现场有监控、监管部门监控能联网、年利用稻麦秸秆达2000吨以上的“六有”利用主体。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