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从“黑”到“绿”的华丽转身

更新时间:2016-10-10 09: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阅读:463 网友评论0


本溪森林城市建设不仅带来了城市面貌改善,也增进了民生福祉。本报记者李慧摄/光明图片

【秋水长天·中国生态地图】

金秋时节,辽宁本溪老边沟森林公园,红叶漫山,层林尽染。五彩斑斓的树荫下,溪水清澈,伴着阵阵细雨,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群山之间,红叶簇拥,与山中缭绕的云雾浑然一体。

人们很难想象,这座曾因污染被称为“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如今正变身为中国药都、枫叶之都,成为休闲旅游城、健康养生城和智慧山水城。

本溪的变化只是多个城市转型升级的缩影。近年来,许多老工业城市如江苏徐州、山东枣庄等,都通过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实现了从“黑”到“绿”的华丽转身,促进了发展方式的转型。

转型呼唤森林城市

国庆假日,徐州金龙湖宕口公园,凉风习习,树木苍翠。远处山峦叠翠,近处亭台楼榭,一派典型的江南水乡美景。

此前,这里曾经是一个废弃的采石场,寸草不生。作为我国著名的煤城,徐州形成了约32万亩采煤塌陷地。由“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这片历经风霜的百年矿区正变为绿林成荫、鸟语花香的生态公园。

和本溪、徐州一样,越来越多的城市制定战略,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有13个省份还开展了省级森林城市创建,使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进一步落地生根,向基层发展。

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这些城市为何不约而同地对城市森林情有独钟?

“作为资源型工业城市,本溪一直在思考如何实现绿色转型。发展城市森林、创建森林城市,正是彻底转型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溪市副市长黄力强对记者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将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本溪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个城市的老百姓可直接享受的资源,除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以外,最大的实惠就是生态环境,居住环境改善,也就提高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这是徐州市委有关负责人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精辟诠释,也是各地“创森”过程的真实感受。

产业携手绿色发展

9月27日上午,本溪枫林谷森林旅游风景区,游客纷至沓来。“仅枫林谷景区,今年1至9月的游客人数就是去年的5倍,预计全年的旅游接待收入能达到1500万元。”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林业局局长汪立功说。

几年前,枫林谷所在的和平林场因为可采资源枯竭,收入锐减,生产经营陷入困境,附近的村庄也因“养在深山”而不为人知。

如今,通过发展森林旅游,变“卖木材”为“卖景观”,和平林场变成了森林公园,林场职工也变成了景区的管理员、服务员和护林员,职工月收入在3900至6000元之间。去年枫林谷还承接其他林场富余职工77人,为各林场节约开支224万元。

“当地最贫困的村庄通过发展农家乐,实现了小康。森林城市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实现了共赢。”本溪市林业局副局长周厚富告诉记者,本溪市已建成一条200公里长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带,实现了森林旅游由单一观光旅游向健康养生方向的转变。目前,本溪市有省级以上森林公园9处,森林旅游面积110万亩,年总收入超过20亿元。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仅使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投资环境明显优化,而且培植了一批以森林为依托的绿色产业,促进了城市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提升了生态承载力和城市竞争力。

绿色深入百姓心中

9月26日,本溪市高级中学,操场上几百名学生正在排练演出节目。操场边的绿树上,一个个独特的标牌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些标牌上写着这棵树是几年级几组同学种植的,每年学校都会安排毕业生植树,给母校留个纪念,并以此来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该校副校长张俊华说。

“城市森林是公共生态产品,要搞好对市民和社会团体特别是青少年和生态公益组织的宣传,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说,要通过心中播绿,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弘扬生态道德,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覆盖到城乡每一个角落,真正把植绿、护绿、爱绿的意识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植根在城乡居民心中。

“‘十三五’时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时期。各地要紧紧围绕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增进居民生态福利,努力构建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打造便利的森林服务设施,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传播先进的生态理念,既做到在大地植绿,更实现在人们心中播绿。”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主任王刚指出,要切实提高森林城市建设质量,加快推进森林城市群试点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生态环境福祉,提高对森林城市建设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本报记者李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从“黑”到“绿”的华丽转身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