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事件频发 土壤修复呼唤标准化
近年来,从广东、湖南等地发现的镉超标“毒大米”,到江苏常州的“毒地”,各地土壤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专家指出,随着城市改造中越来越多化工企业退出市中心,今后将有大量原化工用地改建为住宅、商业用地,潜在土壤污染扩散风险不小。目前,国内企业已形成一些治理方案和技术,亟待进一步扶持推动相关产业标准化运行。
土壤污染治理日益紧迫
近几年,土壤污染问题频频在各地出现。天津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郑先强介绍,由于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部分地区土壤污染问题严重,并且正在对污染土地上人们的生产、生活安全造成危害。
更让专家们担心的是,在国内众多城市的老工业区改造及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有不少化工厂正在从城市中心地带退出,取而代之的是住宅、商城等民用设施。一旦这些原有化工土地上存在土壤污染问题,而又处理不彻底,就将会对后续的民用设施形成巨大的污染风险,应引起高度重视。
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2014年4月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披露,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化工、矿业、冶金等行业的工业废弃地是受污染典型地块之一。在调查的81块工业废弃地的775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4.9%。
修复技术日渐成熟
近几年,土壤污染修复受到了广泛重视,巨大市场吸引了众多企业。2015年,全国从事土壤修复业务的企业数量增长至900家以上,同比实现翻番。
中交天航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涉足土壤污染修复治理的国有企业。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谢卫东表示,他们已对多地化工污染遗留土壤开展无害化处理,从实践看,技术手段的国产化已经不存在太大障碍。
记者日前来到了由该公司正在进行污染土壤治理的项目现场。这一项目位于天津市武清区黄花店镇,现场留有多个污染过的坑塘,每个约有篮球场大小。
项目经理王琦介绍,这些污染坑塘来自于原来的天津市胜利化工厂,用于盛放污染废水,底泥受到了严重污染,不但周边寸草不生,而且现场有浓重的刺鼻性气味,对周边村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中交天航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保安介绍,目前土壤污染修复主要有3种方法:针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遴洗技术,针对复合污染的固化凝华技术,以及针对挥发有机物污染的热解处理技术。
运营标准待规范
专家表示,今年5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正式印发实施,这让土壤污染处理有章可循,也让土壤污染处理行业看到了希望。但目前土壤修复市场鱼龙混杂,缺少针对性和专业性的行业标准。而且,行业主要由政府主导,市场化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郑先强指出,我国土壤修复市场的商业模式尚不清晰,目前还是以工程和咨询为主,土壤修复产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投资驱动。对于地方政府而言,由于经济增速放缓,财税压力增大,土壤修复的政府资金落实问题难言乐观。
在一些行业企业的努力下,目前大部分土壤污染治理设备已经实现了国产化,技术瓶颈逐渐被打破。专家们认为,当前关键是找到一种有效的市场化模式,把治理与收益连接好,使污染土壤修复行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周静等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土壤污染治理行业标准,建立定价体系,使土壤污染修复产业实现常态化科学发展。尤其要通过第三方参与等手段,对污染治理标的进行合理评估,将相关风险合理分摊。
长期看,土壤修复的商业模式应纳入到更大范畴的生态环境修复中。未来,以大资金、全领域、全技术、全国布局为特征的综合环境修复行业有望崭露头角,这将利于承接体量大、难度高的重点项目,从而为土壤污染有效治理提供保障。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