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决不把黑臭水体带进下个五年
这场全面消除苏州市城镇建成区黑臭水体硬仗,呼应的是广大城乡居民切实改善身边水环境的意愿和心声,着眼的是苏州生态环境的质的提升。必须立足标本兼治,保障水安全、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生态、彰显水文化。
防治水污染,苏州又将打一场硬仗!
从今年起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消除苏州市城镇建成区黑臭水体。其中,到2018年,苏州各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到2020年,苏州各镇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这是11月4日苏州市政府向广大百姓做出的庄严承诺。
江南水乡、东方水城。水之于苏州,不仅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更是贯穿2500多年历史人文的脉络。作为江南水乡文化的重要支脉,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和集大成者,其中,苏州的水功不可没,不仅给城市带来了河街并行的独特格局、“小桥、流水、人家”的精致景观,还带来了水陆通衢、万商云集的繁荣盛景。
水污染防治一直是苏州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苏州不惜重金,向水中“砸”钱,以改善水环境基础条件为目标,以工程项目为抓手,不断加大治水力度、探索治水途径,打出了一套又一套水污染防治“组合拳”。立足大面,防控太湖流域污染。“十五”时期列入国家、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计划中的71项工程项目,苏州实际完成投资额达62.6亿元。“十一五”“十二五”时期继续加码,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苏州在推进太湖流域治理重点工程项目方面,累计投入176.1亿元,实施治理重点工程1764个,为太湖水环境质量改善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突出重点,治理苏州城区河道水污染,是苏州治水的另一场攻坚战。在总投资26亿元的苏州市区水资源综合治理工程的基础上,2012年苏州推出了“三年提升古城区水质”工程,并探索出了包括“截污、清淤、活水、保洁”等等在内的一整套有效的办法,基本消除了城区河道黑臭现象。穿行在姑苏纵横水巷中的“水上巴士”,终于重新成为深受中外游客欢迎的、叫得响的旅游品牌。
“污染在水中,根子在岸上”。这场全面消除苏州市城镇建成区黑臭水体硬仗,呼应的是广大城乡居民切实改善身边水环境的意愿和心声,着眼的是苏州生态环境的质的提升。因此,应当从苏州水利现代化的高度,立足标本兼治,多维度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保障水安全、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生态、彰显水文化。一方面,要着力抓住截污控污这个关键,不做表面文章,不图一时好看;另一方面,要从理顺和完善水系入手,打通“断头河”“断头浜”,确保水畅其流。同时,通过“会呼吸的驳岸”等多种生态手段,修复河道的自净功能。
擦亮江南鱼米之乡这块金字招牌,关系到城市品质的提升,更关系到百姓的宜居环境质量。社会各方务必凝心聚力,打赢消除城镇建成区黑臭水体这场硬仗。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