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华北PM2.5想达标,要靠减排别靠风吹
“跨年霾”后,雾霾再次来袭。1月17日北京空气为中度污染,而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临汾等14个城市启动了红色预警;唐山、济南等13个城市启动了橙色预警。19日,多地空气质量已经明显好转。
据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京津冀雾霾治理政策评估报告》,“大气十条”实施以来,2013—2016年京津冀地区PM2.5年均浓度出现了明显下降。但2015年PM2.5年均浓度下降,“天帮忙”因素起到了很大作用,“人努力”效果尚不显著。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石敏俊说,如果气象条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对京津冀大部分区域来说,即使是周边区域同时依据“大气十条”规定的污染物减排行动,也难以实现“大气十条”要求的浓度目标,即天津和河北的PM2.5年均浓度下降25%,北京的PM2.5年均浓度达60微克/立方米。
“如周边区域不同时减排的话,几乎所有区域都难以实现‘大气十条’要求的浓度目标。”石敏俊强调。
《报告》显示,石家庄、邯郸、邢台等地PM2.5年均浓度即使下降25%,仍然超过90微克/立方米甚至100微克/立方米,应减少更多污染物排放量,把PM2.5年均浓度降得更低。“如要实现‘大气十条’要求的浓度目标,天津和河北需加大污染物减排力度。也就是说,没有‘天帮忙’,就需付出更多‘人努力’。”石敏俊说。
根据《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北京拟减少污染物排放量63%。石敏俊说,这是一个相当艰巨的减排任务。但即便能实现,北京也只能使得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68.7微克/立方米,离60微克/立方米的既定目标仍有差距。如想把PM2.5年均浓度降到60微克/立方米,北京的污染物减排率需从63%提高到78%。
石敏俊认为,随着PM2.5年均浓度降低,重污染天发生频率也将相应降低,“但两者不是线性关系”。降低PM2.5年均浓度仍可作为雾霾治理的政策目标,但治理雾霾应转向如何减少重污染天发生频率,尤其是冬季静稳天气下的污染物排放控制。
因此,《报告》建议,把PM2.5年均浓度70微克/立方米作为京津冀地区雾霾治理的过渡目标。要达到该过渡目标,京津冀地区需减少约57%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年均60微克/立方米可作为京津冀雾霾治理的中远期目标。
雾霾治理政策的实施必将给京津冀经济增长带来一定损失。石敏俊说,GDP损失程度随着污染物减排力度加大而增大。预测“大气十条”和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的实施,约会导致京津冀地区GDP总量损失2017年为8.45%,2020年为16.05%。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是导致GDP损失的主因,但产业转型是京津冀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转型,降低资源环境负荷,控制污染物排放量。
“如考虑雾霾污染导致的健康损失,也许雾霾污染治理的真实经济成本并没那么大。地方政府必须正视雾霾治理给区域经济增长和民生保障带来的短期冲击,多管齐下,尽量减轻治理给区域经济增长和民生保障带来的负面影响。”石敏俊说。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